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助学圆梦 点滴爱心延续大爱

发布时间: 2015-07-01 10:32:07 来源: 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余依萍

  叶落归根,是为了感恩大地曾经的滋养;乌鸟反哺,是为了报答母亲当初的哺育;心存感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热心人,他们曾是“爱心助学圆梦行动”的受助者,在社会的帮助下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毕业后,他们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号召力,去帮助同样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将“爱心助学圆梦行动”的爱心精神传递下去。

  “有了获取,就应该有所回报”

  对寒门学子来说,大学录取通知书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也承载着不少烦恼。今年24岁的苗璐于去年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时隔5年,她依然清晰地记得,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激动不已,但欣喜之余,5000元的学费却让一家人愁眉紧锁。

  “那段时间家里发生了很多变故,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苗璐回忆道,高二那年,父亲得了脑溢血,祸不单行,高三的时候母亲查出患上了肺癌,想到还在中学上学的弟弟,她一时不知所措,难道自己真的要止步大学校门了吗?在高中班主任的帮助下,苗璐通过市慈善总会顺利地与企业结对帮扶。对苗璐而言,这一笔救助金就像是救命稻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解决了学费这只“拦路虎”,苗璐觉得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身为贫困生,并没有使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上课时她努力学习,下课了她一样爱说爱笑,一样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年寒假,苗璐主动联系上市慈善总会,请求加入自愿者队伍,在“慈善超市”搭把手。去年5月份,苗璐进入我市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实习,实习的待遇并不丰厚,但她领到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资后,只留下了部分现金供自己日常开销,剩余的全部捐给了市慈善总会。

  “有了获取,就应该有所回报。”苗璐说,慈善总会和社会的热心人改变了她的命运,她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回报,把爱心往下传递。

  “感恩是永恒的回报”

  生活中,有人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而在这些人身上的故事里,我们收获了不平凡的感动,上溪的楼霞慧就是这样一个人。

  “你好,我是楼霞慧。”眼前这个女孩说话时夹杂着一口爽朗的笑声,让人很难将她与这些年家中发生的变故联系到一起。在她的娓娓讲述中,我们逐渐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抬起头来、勇敢向前走下去的坚强女孩的身影。

  2岁时母亲去世,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5岁时父亲重组了新的家庭;7岁时,爷爷因车祸离世,从此她跟奶奶相依为命;大学期间,父亲被确诊为颈7椎体转移性骨肿瘤伴不全瘫,肺部转移性肿瘤,不久后便撒手人寰。“也许大家都会为我的身世而感到悲哀,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楼霞慧说,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是我们能改变生活。在她心里,自己是在大家的关爱里成长起来的,所以无时无刻不怀着一颗对社会的感恩之心。

  2009年,楼霞慧考入大学时得到了资助,爱心人士还为她提供了兼职工作。为了回报社会,在校期间,她积极策划组织各种公益活动。“最难忘的是2010年策划组织了自己‘励志·感恩·追梦’个人演唱会,并得到了学校的支持,成为建校以来第一个非专业开个人演唱会的学生。”楼霞慧说,后来丽水大剧院的主管将她个人演唱会请进了大剧院内。最终,她放弃了在丽水大剧院开个人演唱会的机会,而是自己一手组织策划了一场大型的公益晚会,让更多的人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一时间,楼霞慧成了丽水市的“红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学毕业后,她从一个受助者变成了爱心的施与者。参加工作后,楼霞慧一边工作,一边坚持下乡走访贫困家庭,并联系朋友组织志愿者队伍,一直奉献自己的爱。

  对楼霞慧而言,感恩,并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龚双林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