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我市小学、初中、中职学校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开始放假,高中生要迟一周,7月8日起放暑假,而且下学期的报到时间是8月22日,同样比小学和初中学生要早一周左右。这段“消失了的假期”将出现在11月2~8日。本学期,金华高中生们将开始享受首个长达一周的秋假,而明年春天,他们又将在寒假之后享受到“春假”。
秋假和春假的出现,源自“新高考”的改革需要。根据我省统一安排,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从2015学年开始,试行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的教学安排。
秋假和春假将成为常态
据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介绍,秋假和春假的出现,是适应浙江省高校考试招生改革试点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安排的需要,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在普通高中学校探索实施学段制的指导意见》要求而作出的改变。具体内容为: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从2015学年开始,试行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的教学安排。普通高中学校在原有寒假、暑假基础上,增加秋假和春假,同时相应调整寒暑假时间。
2014年,浙江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之一,推出全面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并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至2017年全面实施。今年10月即将实施的浙江省高中选考科目考试是新高考改革在招生考试上的重要尝试。去年11月公布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规定,高中选考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同期进行。实施学段制管理,有助于普通高中学校统筹安排教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高考选考。
根据市教育局今年6月8日出台的《关于在普通高中学校试行学段制管理的实施意见》,我市的学段和假期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学段:秋季开学至下半年学考结束;第二学段:秋假结束至寒假开始;第三学段:寒假结束至上半年学考结束;第四学段:春假结束至暑期开始。一二学段为第一学期,三四学段为第二学期。春假安排在4月份学考结束后一周,秋假安排在10月份学考结束后一周。
寒暑假的时间则相应缩短,一学年合计假期时间为80天左右,总天数不变。
市教育局同时还在文件中要求,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实施学段制后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相关管理,坚决防止各类只唯考试、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违规行为的发生。除高三年级学生在暑期可以酌情至多补课两周外,学校在假期不得组织或变相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
春假该怎么用呢?市教育局也规定,高一年级学生秋假、春假期间,各普通高中学校可积极统筹相关资源,合理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职业认知能力。
秋假怎么度过有点茫然
自从得知孩子下学期要放秋假,家长洪先生有点糟心。洪先生说,孩子自控能力弱,要是一个人在家肯定会成天玩耍,他不放心。但他和妻子都要上班,没法请假回家看着孩子,让孩子跟着他上班又不太好,这真是件烦人的事。
洪先生的想法在家长中颇具代表性。2004年,杭州推出全国首个中小学春假和秋假后,杭州市教科所调查发现,有20%的家长感到不满,理由就是不方便对孩子进行管理。不过,实施了这么多年,家长们也渐渐习惯了,尤其是春假、秋假与小长假连在一起后,往往能连出一个比较长的假期,很多家长把这当作跟孩子一起出游的机会,早早地向学校询问秋假放假时间,好提前向单位请年休假。
去年,本报做过《你期待春秋假吗?》的小调查。当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情况下,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放假安排。由此引出的一则“中小学可试行春秋假”的信息,让众多家长、学生颇为关注。家长“秋小六一欣然妈”说,暑假出门晒脱皮,出去玩春秋适合,春秋假不错,天气好,可以适当带孩子出去玩。家长“秋天的儿子”则说,放假固然好,可职工带薪休假政策不落实,放也是白放。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由学校组织外出春游秋游活动比较现实。网友“善美”认为,放假也不一定外出旅游,放假意味着多了一段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可以看看书,可以会会友,可以去某个想去的地方,或者学点想学的东西,总之多一个假期总是好事情。
初中小学能否也放春秋假
尽管还有家长就“高中设置春假、秋假是否利大于弊”而争论,但更多家长关心的是,初中小学能否也放春假秋假?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的假期实行双假期制,即每年分为寒暑两假,冬天一次,夏季一次,这主要是晚清学制改革的产物,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从国家层面规定了统一的学期和假期标准,寒假、暑假就成为人们心中的常例。
这种制度安排近年来也遭受不少吐槽,主要集中在假期太长,家长难以陪护,各种寒暑假培训班的出现,更让教育“减负”面临尴尬。从出游的角度来看,长假集中在夏天和冬天,夏天太热,出游不易,寒假赶上过年,又要走亲访友,出游也很难,此外,扎堆出游还造成旅游成本大增。
在欧美国家,中小学的寒暑假远没有中国这么长,但各种假期多而灵活。有些国家的学校实行的是4个假期制度。在德国,为了缓解假期造成的交通压力,德国16个州学校的放假时间都不一样,采取轮流制。
借鉴国外的做法,春假和秋假也在我国出现。杭州是最早的先行者,中小学的春假、秋假制度已经实施10年。杭州教育部门负责人说,当初设立春、秋假的初衷很简单,在春光明媚和秋意盎然的大好时节,让孩子暂时放下书包,抛开书本,走向户外,拥抱大自然,多些社会体验。在放假的基础上,杭州教育部门推出“第二课堂券”,发放活动指南手册,每个学生每年可领6张券,走进科普、文化等公益性场馆。两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地方政府可探索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去年,北京部分中小学已开始试行春假、秋假。重庆、湖北等地也把放春、秋假提上了议事日程。
东阳人蒋永兴的外孙女在杭州读小学,去年春假期间,外公把她接到东阳,亲近周边的山山水水,还带她去了横店、磐安景区,外孙女非常开心。
蒋永兴认为,目前许多地方的学校在安排春游、秋游时,为了避免安全隐患,都选择就近出游,甚至只在附近公园里玩玩,这从长期看对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利,如果能放几天春假、秋假,让家长自主决定去哪玩、怎么玩,是一个好的选择。
金华也能放春假、秋假吗?记者咨询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