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韩国人的体育习惯是这样养成的

发布时间: 2015-07-17 09:13:5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特派记者 杨屾

  距离光州大运会主新闻中心步行仅5分钟的治坪小学,不像国内的小学那样有高大的围墙,如果穿过灌木之间的小路来到操场,甚至会觉得这个学校没有校门。

  操场既不是硬邦邦的水泥地,也不是花花绿绿的塑胶场地,而是在中国城市学校难以见到的土地——事实上,这块体育场地是学校与社区共用的。在采访间隙,记者经常看到周围的居民带着孩子到这里玩耍。

  治坪小学教导主任郑南锡,热情接待了不请自来的记者,在弄清记者的来意后,这位看起来有40多岁的中年男人,带着自豪的语气和神态,谈起了他们学校的体育,“我们学校的排球队,已经在全国小学排球比赛中拿过3次冠军,今年的成绩是第二名。”

  小学就有全国性的排球联赛,确实有些不可思议。根据郑南锡的介绍,每年全国小学排球联赛,都有超过40支球队参加,而足球、棒球等热门项目,参赛队伍的数量就更多了。

  “我们是排球特色学校,光州市教育厅特别指派了韩国女排前国手朴熙权,到我们学校担任球队主帅,费用由教育厅承担。”郑南锡说,“我们可以在全光州选拔排球苗子,再和家长商量,如果家长和学生都愿意,就会让这类学生转到治坪小学上学。”

  朴熙权从2009年开始在治坪小学执教,没过多长时间,该校就取得了全国比赛的冠军,但郑南锡强调,赢得锦标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排球训练,让学校所有的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郑南锡特意带记者到学校的体育馆参观,恰好赶上其中的一个班级正在上排球课。孩子们的热情投入,让记者感到很惊讶。

  虽然每局比赛只有12个学生在场上,但场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全情投入。如果哪位同学发球没有过网,立刻会遭到很多同学的批评指责,“你的发球太烂了”,“丢死人了”。而出现漂亮的救球动作,同学们也会大声欢呼。老师除了担任裁判,更多的时候则充当看客,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体育的快乐。

  事实上,不仅韩国的小学如此,初中和高中也在发展各自特色体育项目的同时,注重所有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全南高等学校就在治平小学的对面,记者一进入校园,就看到操场上竖立着橄榄球球门。校长黄义宪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橄榄球在韩国并不流行,但总得有学校去做这些冷门项目的普及工作,我们在发展体育项目上,不能有任何偏好。”

  黄义宪告诉记者,这所学校是男校,学生们更喜欢踢足球,“你们刚才进入校园时,就应该看到了,虽然正值期末考试阶段,但还是有学生在考试的间隔期,下来踢上两脚,而在平时,踢球的人就更多了。但无论是平时还是考试期间,没有老师会管这些,因为在我们看来,学生上体育课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本来就不够。”

  黄义宪介绍说,高一、高二的学生,每周要上两节体育课,每节课50分钟。而到高三,由于学业比较紧张,体育课被缩减为一节,有些高中甚至没有体育课了。

  “我们认为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想其他办法进行补偿。”黄义宪说,“比如午饭的时间,我们70分钟里,会有30分钟进行体育比赛,这其中包括足球、篮球、排球和羽毛球。这些都是由学校的体育社团来组织,每一名同学,都会参加各种不同的社团,所以每个人都会参加比赛。”

  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是韩国学校体育里除体育课外的一个重要补充。郑南锡告诉记者,即使在小学阶段,体育社团也是为孩子培养体育习惯的重要方式,而高水平运动队则起着吸引更多孩子喜欢体育、从事体育的作用。

  由此不难想象,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社团在学校所处的地位。“我们参观了韩国的湖南大学,校长室里摆满了体育比赛奖杯,可以想象,体育在这个学校的重要地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杨立国说,“但我们呢?只有少数学校有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权利,很多学校管理层对于体育的认识,还是像以前一样,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师资、体育教师的待遇等方面,都无法得到保障。”

  在韩国高校,体育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社团的多样性,也超出一般国人的想象。

  棒球是韩国的第一运动,几乎每天都有棒球比赛的直播,每个餐馆、酒吧、商场或超市,凡是安装了电视或投影仪的地方,播放的都是棒球比赛。如果是现场看球,很多都是举家出动,其中不乏三四岁的小孩子。韩国人还喜欢户外运动,每到周末,去山里露营、徒步、骑行的韩国人很多。足球、篮球和排球则被韩国人认为是基础项目。而诸如高尔夫这种在国内被视作贵族运动的项目,在韩国则回归本原,“在韩国,下场打一次高尔夫球可不便宜。”韩国湖南大学老师朴勍完说,韩国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5万元人民币以上,“我们打一次要200美元,价格真不低,但我们就是喜欢,高尔夫运动很令人着迷。”

  有了学校对体育的重视,有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普通韩国民众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自然顺理成章。“我始终认为,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喜欢一两个体育项目,并一直在玩,那么他们的身体就不会太差。遗憾的是,我们学生的体质却连续20年下降,而且现在还没有见底。我们呼吁体育回归校园,不仅是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更重要的,则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推动家庭体育氛围的形成,慢慢地让国人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杨立国说。

  本报光州7月16日电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毛旭倩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