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多名洋老师聚集杭州 给孩子上一堂“飞行器”的课

发布时间: 2015-07-17 09:30:24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董诗梦 通讯员 杨帆

  中国义乌网07月16日讯(记者 董诗梦 通讯员 杨帆)昨天,由全国小学教育联盟、斯坦福评价、学习和公平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国际教育荣誉学会联合主办的,以“真实地学?合作地教”全球教育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三届小学教育国际会议,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召开。本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球、全国各地的资深学者、优秀教师,通过组建团队、协同授课等方式展开研讨,引导关注真实的学习过程。

  什么才是真实地学?

  什么是真实的学习?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梁国立说,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跟着教材、书本去学,但学的东西对所面临的现实生活却没有多大作用。学习并不局限于教室、学校,而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学习的场所。虽然书本的知识易于评价,但与真实社会相结合才更有意义。

  真实地学,就是要与真实社会相结合,让它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让学生围绕一个项目,在完成这个项目时运用到各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素养,都不会与这个社会脱节,这并不是在否定课本,而是赋予教材新的意义。

  真实的学习,崇文实验学校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尝试了。例如上学期关于“桥”的主题课程,有的同学走访桥,有的设计桥,五六年级的学生还对杭州高架桥现状进行分析,学生给市长写信并得到了市长的批复,还和交通规划局的叔叔阿姨们进行了近距离沟通交流。

  中外老师的同课异构是怎样进行的?

  今年的小学教育国际会议的教学主题是“飞行器”。来自美国的教师团队Marielle Slagel,Cathy Hargrove Hartman执教的《昆虫》带给与会老师不一样的体验。不少老师表示,如果是自己来教这堂课,很有可能仅以昆虫为主题,教学生认识昆虫。而我们来自美国的教师团队,一上课就问孩子“昆虫能为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昆虫做什么?”这两个问题,表明了人与昆虫的关系,把课程放在了大视角、大格局下去教。

  在“给昆虫建一个家”中,美国的教师团队先让孩子制作,探讨为什么木头在下,草在上等问题,让学生考虑到现实问题,更是建议孩子们把自己建的昆虫屋放在学校、家里,更加有利于孩子接下去研究、学习。在制作昆虫屋后,美国的教师团队开始让孩子天马行空地绘画设计昆虫屋,这样更利于孩子建立在现实环境下去学习。

  崇文实验学校的教师团队周向鹏、谭鹏飞、刘璨、陈菲研究的是孔明灯。首先,教师出示孔明灯并提问:“这是什么?”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原理是什么?关于孔明灯,你还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巧妙地过渡到研究垫片的作用。紧接着,教师将学生们带入到“制定研究计划、合作研究问题”的环节,并且提出了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这一堂课,从头到尾没有被框死在教材中,既有历史知识,又有科学原理,还有数学计算,同时也有技术与工程的内容,而要设计和制作孔明灯,也就涵盖了艺术和动手能力等。“并不是课结束了这个知识点就结束了,我们后续还会有不断深化的过程,比如怎么才能飞得更高,学生提出方案,实践操作,记录并分析数据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龚双林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