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前不久女儿丹丹闹情绪的一幕,王倩(化名)现在还感到不知所措。
“放开我!我不去学校!”9岁的女儿喊得撕心裂肺,拼命想挣开王倩的手。最后,女儿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赖着不起,双腿不停地乱蹬,脸上全是眼泪,不断喊叫着。
事情源于王倩和丈夫婚姻关系的破裂。两年前,夫妻俩感情不和离了婚,丹丹跟着王倩过。一开始王倩还没察觉,但后来她发现女儿越来越沉默,跟她的交流也少了。前几日,女儿突然爆发,死活不去学校。
原来,丹丹的同学不知怎么,知道了她父母离婚的事。一些孩子就常指着丹丹喊:“你的爸爸不要你了,你是野孩子!”丹丹受不了,又不愿跟妈妈说,最后演变为文章开头的一幕。
事实上,类似情况并不少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在历时3年多的调查中发现,“父母离婚”是对青少年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的三大因素之一。排在它前面的,还有“父亲/母亲去世”、“与自己特别亲近的亲人(或朋友)死亡”。再加上学业、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许燕也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
面对挫折应先“接纳自己的不足”
面对青少年因压力不断产生的心理问题,甚至时有发生的自杀悲剧,心理专家认为,孩子的心智教育和身心健康应该从小抓起。其中,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具体应该怎么做?许燕提出了“人格金三角”的概念,即乐观、坚韧和希望。
她说,乐观决定着孩子是否一生幸福,要让孩子学会“在消极情景下作积极解读”;坚韧决定着孩子能否持续成功,要让孩子学会“在遇到挫折时能自我激励”;希望则决定着孩子能否有效地实现人生目标,让孩子学会做事有方向,不虚度光阴。
在许燕看来,这三种人格特征各具特色,在孩子未来人生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人格金三角’应该是孩子从小就被慢慢培养、被定格化的思维模式,在学龄前就要完成。”她说。
然而,许燕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幼儿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教育就存在不足和偏差,特别是高考指挥棒的“辐射力”已经侵入到幼儿园,过早强调学业能力的开发,容易让孩子们的人格教育成为“被忽视的角落”。
“错失人格最佳教育时期的孩子,在此后人生的各个阶段,会不断出现问题,影响他们人生的有效及最佳发展。”许燕说,这批童年时期人格发展不健全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长为“问题青少年”,甚至影响终生。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也提醒,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度。“一味地鼓励或是批评都是不行的。既要鼓励,同时也要设置一定障碍,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并接纳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