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什么是机器人 它们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

发布时间: 2015-08-14 09:09:2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董诗梦

  “我们研发的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像电影中一样失控,变得会伤害人,我们有没有做过一些安全的措施?”一名小学生在看了《I-robot》影片之后,不禁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昨天下午,在浙江省科技馆的科学+《I-robot—爱上机器人》特别活动现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韦巍和浙江瓿达科技CEO孙影老师为我们解答了关于机器人的问题。

  “机器人”是怎么出来的?

  “机器人”是怎么出来的呢?韦巍说,其实“机器人”这个词最好出现是在1930年。机器人是一个小说里主人翁的名字,他造了一个人,是一个奴隶,给我们干活,所以后来我们生产出来的,都叫作机器人了。我们看到很多机器人都是在科幻小说里的,科幻小说里的机器人就是一个想法。

  机器人能不能伤人?早在1940年就对机器人的下了定义,机器人的第一个原则是不能伤害人,第二个是要听人的话,第三个还能保护自己,满足这三大定义的才叫机器人。

  机器人在汽车里用的最多的,所以机器人最早是在汽车行业里。机器人那时候就是焊接技术,然后再到装备机器人,是不会走的,基本上是个手臂。后来给机器人装轮子、装腿,我们有机器人、机器狗等,但是真正能用的机器人主要还是机器手臂。

  现在很多人研究智能机器人,现在我们已经控制了猴子,当然我们看马戏团的猴子不一样的,只要给它装上芯片,它就能听人的话。在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方面,大家都会看到很多的服务机器人。有一种运输物料的机器人叫Bigdog,在任何的环境下,不管是草地、雪地、冰地,它都可以背上70公斤的物料走过去。

  为什么机器人会这么灵活、聪明

  我们看到的影片中的为什么那些机器人会这么灵活、聪明?其实我们看到的已经是智能化机器人,要达到智能机器人,你们原先看到的是由手动驱动的一步一步演变过来的。

  孙影老师告诉大家,这些机器人要去和人交流,它用眼睛,然后它可以讲话,其实眼睛对于机器人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包括说人形机器人,有了眼睛可以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和人之间会有一个交互。除了眼睛,大脑也要能够判断。它有判断之后就知道我处理这些事情要协同控制,知道这个问题出现之后,我应该怎么样去处理,所以需要有视觉、有判断。

  我们看到电影里的机器人很智能,会和人交流,会讲话,会听到一些声音。机器人之间的交流就像大家手机和手机之间的通信,或者我们的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通信,它可以实现这台机器人的信息可以很顺畅的告诉另外一个机器人。机器人后端要处理器。和我们电脑的CPU一样的概念,同时要有存储,就是数据传输过来以后要有一个存储处理,接收后来以后不能看到就看到了,这个肯定不行的,你是要进去处理完了以后把有用的信息留下来,没用的剔除掉。

  “我们看到电影中机器人伤人是科幻片的题材。在前两个月有一个新闻,酷派(音译)机器人在德国的一个工厂里吃人,也就是说工人在检修酷派机器人的时候把工人卡在一个比较狭小的地方,”孙影解释说:“机器人真正能够说可能会伤害到人的时候,它要有一个群体概念和荣誉感概念,这就是一个动物的概念,我们讲生物和机器在大脑上,至少还有100年的差距,所以不用担心这些。”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龚双林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