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教育热点>基础教育 正文

有群宝爸宝妈专业学起了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15-08-17 10:04:25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吴俊斐

  “关于安全感,在精神分析里这样解释的,我对这个环境或这个人怀有敌意……”

  “自卑的本质是瞧不起别人……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创造物,所以每个人都不必自卑。”

  “我们学会认同另一半,同时也认同了自己。”

  ……

  看到以上聊天内容,你肯定会以为这是一群专业心理工作者在交流。

  NO,你猜错了,参与聊天的可都是一个叫“幸福工作坊”微信群里的20名成员。这20名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大家都在学心理学。

  20位宝爸宝妈都学心理学

  “幸福工作坊”里的20位家长大部分为80后,来自各行各业,有私营业主、公务员、工程师、律师、白领、幼儿园老师,也有全职妈妈等,他们的孩子都在市区同一所幼儿园上学,和普通的家长微信群不一样的是群内20位家长全部学心理学。

  据介绍,大家学习心理学并没有人刻意带动。起初是因为幼儿园推行蒙氏教育,推荐家长们看了国内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系列丛书,接触了儿童心理学。慢慢地,许多人对心理学开始感兴趣,于是一些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家长走到了一起。

  刚开始大家以看书自学为主,渐渐地,大家开始参加一些专业培训,有的则多次前往杭州、厦门、武汉等地学习精神分析课程,也有的参加心灵海的幸福密码学习和家庭系统排列学习……每次,每个家长学习回来,都会在微信群内分享学习心得。

  提升自我做会爱孩子的家长

  “我们学习心理学最初的本意是让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有的放矢,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家长们最需要接受的教育是先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孩子才可能改变。”家长学习心理学,得到的收获是什么?“幸福工作坊”里的家长们几乎都这么回答。

  “春风筝”是个完美主义者,以前会看各种育儿书,看完,如果发现儿子的发展和育儿书上有差别,就会很焦虑。“比如育儿书上说,只要给孩子自由和界限,他的自我就会发展得很好,然后我努力这样做,发现他在生活中并不这样,可能还表现得很脆弱。后来学了心理学,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于是我努力想办法让自己改变,慢慢地自己的心态平和了,孩子的许多表现开始好转。”

  “小时候我是在母亲打骂中度过的,自己有了孩子,碰到孩子不听话什么的,自然而然会采用打骂的方式,但有时候打了效果并不佳。”家长“在水一方”以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后来看到一心理学书上说“家长打骂孩子,很多时候是自己情绪的一种发泄,这种发泄自己情绪的打骂有时候对孩子伤害很大”后,对自己的童年与过往进行了回忆反思,发现回忆中,自己大部分只记得母亲曾打骂过自己,自己一度很伤心,可为什么打骂自己却不记得。“意识到这点后,现在我会克制和化解自己的情绪,会想办法让孩子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以及她错在哪里。”

  “我们经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就开始学拼音、数学运算等,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后,我的观念变了,觉得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爱孩子,不光要重视学习,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与人格。”家长“lawyer施”在学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后,更加确信人生是从儿童阶段开始的,特别是6岁之前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为此,她现在特别重视对6岁女儿心理状态的关注及亲子关系的培养。

  “儿子快6周岁了,没有他我可能不会走上这条学习之路,他的成长过程也是我自己的成长过程,这一点需要感谢孩子。”家长汪红华说,学心理学不是什么都能解决,有些人没学过心理学,孩子照样教育得很好;学心理学父母的孩子不一定优秀,但对于同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学过心理学(人格发展会更完善)肯定比不学要幸福,因此群内的家长们都比较注重学习心理学,但大家并不是简单地认为书上的理论都正确,而是会根据孩子的差异在实际中慢慢摸索。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沈颖洁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