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62.0%受访者直言全国各地风情街“千街一面”

发布时间: 2015-08-24 08:50:0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62.0%受访者直言全国各地风情街长得都一样

  调查中,62.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各地的风情街长得都一样。

  究其原因,64.0%的受访者认为商业街区强调人气聚集,从策略上会选择快速复制;50.4%的受访者分析目前的旅游商业本身就有同质化特点;40.2%的受访者指出旅游部门缺乏长期经营规划,纵容了商业泛滥;24.3%受访者指出现在的游客就喜欢“打卡式”旅游。

  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三学生郑志忠分析,全国各地虽有鲜明的人文历史差异,然而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当下,他们的意图与目标却都是一致的,因而面对旅游业,也会有趋同的发展思路和商业计划。

  既然很多风情街都是带有本地特色建筑人文气息的老街,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呢?调查中,89.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强调保护,52.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保护与开发兼顾,8.1%的受访者认为应以开发为主。

  “对历史文化街区破坏最为严重的,是将原住民赶走。”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曾一智认为,赶走原住民也就意味着把历经百年才凝聚、融合而形成的文化聚落打散了,祖辈传承的历史文脉就此被割断,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而且,从物质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侵入的破坏是方方面面的。“很多改造后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拆真建假,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传统格局,还完全变成商业业态,或者将原本真实的生活场景变成了表演式的商业展示”。

  “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招商或者旅游开发很难赢得预期的商业回报。”曾一智举例,之前北方某城市鲜鱼口历史文化街区的大江胡同拆旧建新,被改造为台湾一条街,但经营了没多久,里面的台商就陆续撤走了。“根本原因在于,它非自然聚集而是通过政府招商形成的。相较于为游客服务这项新功能,老字号之所以能站得住脚,是因在长期服务周围居民的过程中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对于风情街普遍拆古建新、一味相互复制的原因,曾一智认为,这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无关系。“政府、开发商和游客这几个主体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负主要责任的还是政府。要杜绝无节制的破坏性开发,最主要的还是加强法制建设,尤其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另外,保护工作进展艰难,与产权不明晰也有很大关系。落实好相关政策,把房屋还给原始产权人,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现在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任何景区其实都需要‘回头客’。”郑志忠认为,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应依法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其人房共存活态传承的历史文脉,改善基础设施。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的年龄分布为,1.5%受访者为00后,28.0%为90后,46.1%为80后,17.8%为70后,还有6.5%为60后及以上。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龚双林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