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专访杭二中校长叶翠微:新高考让教育回归育人"原命题"

发布时间: 2015-09-01 12:54:5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吴振宇

  9月1日,浙江省参加新高考的首届学生一升入高二,就开始了高考选考科目的考试报名,也将会明显地感受到新高考带来的深刻改变。雀跃、迷茫、焦虑……他们将面临人生中一轮新的挑战。

  杭州第二中学作为浙江著名的重点高中,每年约40人升入北大清华,本科第一批上线率达96%,可谓名副其实的“牛校”。日前,记者专访了杭二中校长叶翠微,听听这位“牛校长”对新高考改革的看法。

  教学改革新挑战:

  “摸着石头过河,但肯定要上岸”

  在高考恢复40年后,“一考定终身”的统一招考模式将完全打破。根据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课目,取消文理分科,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其他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叶翠微说,2017年高考有着“专业导向”的特点,就是要让孩子高中的学习和大学的学习,乃至和未来职场的工作发生联系。“当然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并适应这样的规划。其中的核心,就是认知自我:认识自己的兴趣,特别是真兴趣;认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强项优势;然后怎样把自己的真兴趣、强项优势聚焦到相应学科的学习。”

  然而,对于这些十六七岁的高中生乃至他们的家长而言,对未来的个人发展进行规划谈何容易,“对高考没底,不知道究竟选什么好”也成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困扰。叶翠微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免有家长和学生抱着“田忌赛马”的思考模式进行权衡博弈,但他说:“我个人主张孩子的成长少一些博弈。我们要‘大博弈’,基础教育孩子重点就在打基础。”

  叶翠微告诉记者,国外的小学和初中教育注重让孩子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扬长的学习,而在我国还普遍还缺乏这样的基础。也正是因为这样,学校需要家长共同面对学生专业选择,实际上也就是面对孩子的成长设计。

  “有压力。”叶翠微坦言,“我觉得现在对于我们来讲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也肯定要上岸。怎么上岸呢?就取决于让孩子们要学会系统学习,学会有效率地学习,学会抓住重点、以纲代目地学习。”

  由于高考改革的影响尚不明朗,会不会有更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叶翠微说,既往杭二中应届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的大约占到12%左右,这一比例在全省范围内应该说这是相当高的。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新老高考两届学生出国留学的人数并没有出现明显波动。

  个性发展新选择:

  从“齐步走”变为“自主走”

  “7选3”科目加上必考科目,意味着考生的高考科目将出现35种选择组合,在杭二中学生选择的组合形式出现了其中的28种。这其中,有9种选择只有一名或两名学生,但校方对学生的选择不进行任何干涉和限制,排课兼顾所有学生的需要。

  按照新高考方案,我省今年秋进入高二的学生都要进入大规模走班教学阶段,不再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授课。班集体是几乎所有接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印象深刻的集体组织,但在高考改革的影响下,今后高中教育中行政班级将弱化,更接近大学校园的教学形式。

  对此,叶翠微说:“我觉得这种新形态的出现,也恰恰会给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发展带来活力,让学生学会选择、分享、融入和互助。学生要敢于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当前全社会所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需要这种品质。”

  叶翠微说,在新高考的改革方案还未出台之前,杭二中的教学工作一直在努力适应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没有过度进行强化的应试训练,而是基于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我们能够十几年如一日,星期六、星期日、寒暑假不补课,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把大量的时间尽量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杭二中的学生考进中国一流大学以后,所显示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有着极其好的口碑。”

  据了解,在杭二中,每个新生都可以参加各类社团,学校安排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大学先修课程,同时还为机器人团队等学生兴趣团体的科研创新提供实验室和场地。新高考实施后,高中阶段三年的课业压力会相对平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各类课余活动。

  “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的确遇到了好时候。他们从‘齐步走’改变为‘自主走’,从统一要求走向个别要求,我认为这对他们来讲是一个福祉。”叶翠微说,对于多数普通学生而言,新高考的影响或许还要靠十年、二十年以后进行判断。

  人才培养新思考:

  回归教书育人的“原命题”

  “我认为,老师现在真正回到了教书育人‘原命题’的本质追求。”叶翠微说,以语文教学为例,今后的教学工作将不仅仅是具体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包括传统文化的教育、真善美的传播,以及对学生大爱的熏陶。

  “过去30多年的教育最大悲哀,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德’没有立起来。”叶翠微认为,高中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选择,具备责任、担当与抱负。他说,高考经历了过去近40年的实践已经可以发现其问题,不仅难以培育出顶尖性的创新性人才,还促使教育的目的日趋功利化、世俗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不能适应这样开放、多元的社会挑战。

  多年以来,高考也对中国基础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为扎实,特别是数理科学的专业训练。那么在高考改革之后,是否会造成学生上述优势的弱化?针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叶翠微说:“这个现在还无法判断,但是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但新高考、新课改不能回到过去30年老套路。新高考、新课改实施以后,应该给我们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行为带来新的特色。”

  此外,过去高考普遍为视为“最为公平的考试”,学生即使过去享受的教育资源和培养环境不同,统一招生考试也对能够对其进行标准一致、相对公平的选拔评价。随着新高考实施,这样的公平是否会被打破?社会教育资源不公平又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对此叶翠微认为,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开放的过程中,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从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变为能力教育为主,从而顺应世界的变化,不能为了实现公平回归到以知识为导向的模式。面对教育资源不公平,不应该采取“削峰填谷”式的办法,更多的应该是“保峰托底”。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龚双林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