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美国队员得奥数冠军 其母亲曾是中国数学老师

发布时间: 2015-09-07 08:49:5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刘洋和爸妈

  美国队“破天荒”夺得2015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的消息震荡了整个中外奥数圈。美国队队员刘洋已经连续两届获得奥数金牌。除了数学成就,刘洋还是美国皇家钢琴考试认证的钢琴师,吹黑管9年,画画9年,校篮球队准队员,并且在去年被麻省理工大学提前录取。

  但这个全能选手并非一个乖小孩,刘洋曾“疯狂地”迷恋电脑游戏,刘妈妈还为此跟他“斗得其乐无穷”。

  刘洋3岁跟随父母从中国移民美国,妈妈刘双秋是中国人,爸爸是印度人。刘妈妈曾经是国内的一名数学教师,爸爸是一名机械工程师。

  为数学放弃那些年最爱玩的游戏

  初到美国,刘双秋最担心刘洋的语言问题,为了熟悉英语,从孩子5岁开始,她就让刘洋尽可能多地接触英文练习题,包括数学、科学、英语、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

  面对爱玩游戏的儿子,刘妈妈亲自和刘洋一起打游戏,边玩游戏边学习。

  刘双秋买来的大部分是问题解决型的游戏。比如一个发电站遭到敌人的破坏,需要玩家解决许多综合性问题才能使它恢复运转,这其中数学的、科学的、人文的、地理的知识都要用到。

  寓教于乐,一关一关闯下来,刘洋爱不释手。不过虽然从中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但刘妈妈也笑称似乎是埋下了祸根, “他后来开始疯狂地玩游戏,或许和这段经历有关”。

  在上中学的那几年里,刘洋一直在玩游戏的问题上和妈妈打“游击战”,他的战术可以总结成“敌来我躲,敌跑我追”。

  但是不管大战几百回合,刘妈妈始终尊重孩子,从来没有“掐网线、关电脑”的强硬措施。开始她会时不时“突然出现”在刘洋房间里,检查他是不是在玩游戏。但刘妈妈又觉得这种做法对孩子也不够尊重,于是和刘洋“商量”,让他在客厅学习,便于监督。

  即使如此,刘洋也并没有舍得放下游戏,“一有机会就玩”。最后忍痛割爱,还得靠他自己下决心,那年刘洋九年级,第一次冲击奥数失败。

  刘洋六年级时,第一次接触Mathcounts(这是美国为6至8年级学生准备的数学竞赛),没能代表密苏里州参加全国的比赛。但“稍做努力,他在一年后就赢得了全州第一名,在第二年,又赢得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Mathcounts数学竞赛让刘洋有机会结识全美热爱数学,甚至比他更热爱数学的孩子,他们很快建立友谊,保持联系。所以,当刘洋在九年级冲击美国奥数竞赛失败,没有资格入选奥数夏令营时,他意识到:玩游戏真的是影响到学数学了。

  刘妈妈鼓励他给美国著名的华人奥赛教练冯祖鸣写邮件请教。冯教练鼓励他享受数学,不要以闯进奥数竞赛为目的,帮助他建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刘妈妈说,冯教练的邮件内容有十多页。

  九年级的刘洋“深刻意识到,奥数竞赛不是稍作努力就能完成的,所以他甚至放弃了那些年最爱玩的游戏”。之后,他“全力以赴”追求最钟爱的数学梦想。

  除了“那些年他最爱玩的游戏”,刘洋也放弃了继续在校篮球队打球的机会,尽管这是他自六年级开始就梦寐以求的事,但刘洋对妈妈说:“我即使每天打5个小时篮球也进不了NBA,但是如果每天做5个小时奥数题,应该可以参加国际奥数比赛(IMO)。”

  放弃篮球,刘双秋非常替他可惜,但是她也很尊重孩子的选择,肯定他的主见。

  数学题如何比游戏更有吸引力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做数学题怎么会比玩游戏更有吸引力呢?

  虽然刘洋在2014年和2015年都获得国际奥数金牌,但他并非是从小就被定向培养的奥数选手。在培养信心、发现天赋和保护兴趣的道路上,刘妈妈也是边摸索边前进。

  刘妈妈尽量把数学趣味化,在家里,母子以讨论数学为乐。

  刘双秋喜欢通过练习来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推崇死记硬背。数学教师出身的刘双秋在刘洋的数学思维指导方面得心应手,为了让数学活起来,她很愿意启发孩子。

  刘洋小时候,她经常和刘洋一起推导公式,这样可以让孩子灵活掌握方法, “知道这个方法是怎么来的,即使不知道公式,遇到题目也能解出来”。

  在美国天目教育基金会跟大家分享教子经历时,刘妈妈谈到了她非常看重的一点:一直“跟随刘洋的节奏”,从不“急功近利”。因为刘双秋相信“要走向巅峰,要超出一般人,一定要把基础打好”。

  初到美国时,5岁的刘洋每天幼儿园半天的课程结束后就回家跟妈妈一起做各科题目。刘式方法是,“只要错一道题,就全部重做”。

  如果他做错了一题,刘双秋会告诉他有错题,但不会具体说是哪一道题,而是让刘洋自己检查,自己改正。

  刘洋妈妈说这样做的好处有3个。一是帮助他建立信心,“他要对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信心,不能把对的改错”。二是希望他通过自己的反复琢磨,模棱两可的概念可以得到确认。三是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刘洋把知识巩固住,更好地消化吸收。

  如此一年之后, 6岁的刘洋抱着参与体验的心态参加了北美范围内的公文式(Kumon)竞赛,这是一项考查儿童数学和阅读能力的竞赛,他在数学竞赛中赢得了一年级组第二名。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个意外,但对刘洋和他妈妈来说,这个结果完全在意料之中。

  那次考试45分钟共97道选择题,刘洋半个小时便交卷出考场,刘妈妈回忆:“刘洋说,我应该都做对了,只有一道题不会。一个骰子掉在地上,出现5的概率是多少。我写了五分之一。”这个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六分之一,最后刘洋真的只错了这一道题。

  刘双秋说,从此,每次考试刘洋对自己的表现都有非常精准的把握, “他说错了几道题,就是几道题”。

  刘洋6岁第一次竞赛拿名次之后,刘妈妈发现他“可能是有天赋”,于是决定“接着做”。但是数学并没有成为他生活的重心,只是“越来越喜欢”。

  但那次数学竞赛之后,刘洋便很久没有参加过数学类竞赛。因为用刘双秋的话来说,刘洋最开始上的小学比较闭塞,甚至都没听说过还有全美国范围的Mathcounts数学竞赛。

  为了刘洋的发展,刘双秋效仿“孟母三迁”。刘洋一家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斯市的Parkway学区搬到Ladue学区,同时刘洋的数学课得以从五年级直接跳到八年级。

  刘洋转学的时候代数考了98分,本来可以直接跳过的,但刘双秋还是坚持让他扎扎实实学一遍。

  刘妈妈说:“学习过程中他一直都比较轻松,没有很大的压力。”

  “我从来不让他跟别人比,尽自己的努力就好,做不好没关系,找出原因,下次更好。”

  “主动性也是一种习惯”

  九年级后,刘洋每天放学之后晚7点~12点的时间基本都奉献给了奥数,周末更甚。刘妈妈为此还从中国搬回许多奥数教材给他。

  喜欢数学,刘洋便有学习热情,但是每次一坐几个小时,又要长期坚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何能做到呢?

  刘洋学习的主动性是从小被刘双秋培养出来的。他很小就习惯了自己学习、自己读书、自己做练习。

  刘双秋自称是很乐于交际的人,他们一家经常参加朋友聚会。但是为了让刘洋把心沉下来,刘洋爸爸每次都坚决提前带他回家,一般在晚9点之前刘洋就回家学习了。刘双秋很赞同爸爸的做法,“小孩不能浮躁”。

  数学之路是孤独且艰难的,刘洋要研究出某道题可能需要一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刘妈妈说:“这确实考验孩子的毅力。”

  刘洋把做得出来和做不出来的题目分开标记,遇到不会的题目就自己回过头去分析定理,做大量的其他题目,寻找灵感,有启发之后再回过来研究之前的遗留问题。

  刘双秋笑称在“毅力”方面刘洋超越了父母。

  除了刘洋自己做题,刘妈妈还鼓励他去中文学校给其他的学生上课,培养他的耐心、责任心和爱心。他给学生讲解美国数学联赛(AMC10/12)的内容,联赛是进入美国奥数竞赛之前的选拔竞赛。备课、出题、考试、解惑,一丝一毫都不含糊,“教书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

  如此几年如一日,刘洋从八年级开始便成功入选美国数学联赛,并且连续3年成功入选美国奥数夏令营,继而连续两年成为美国奥数国家队的队员。这个过程中,刘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奥数朋友圈,不再是“孤军奋战”,队友之间的交流和鼓励给了他支持。

  自从上了高中之后,刘洋的活动全部都由他自己安排。刘洋今年18岁,去年提前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录取,“他的国际奥数的小伙伴们百分之八十都在那儿。”刘妈妈说。

  刘洋或许有一定的天赋,但是正如美国奥数队前总教练冯祖鸣所说, “没有那么多天才”,孩子能否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培养。

  刘妈妈的教育方式重在引导他的思维和习惯,从而帮助他成为了一个专精数学,并且全面发展的人。刘洋在妈妈的引导下发现兴趣,找到努力的方法,并且长久坚持,才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龚双林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