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留守女童面临十大风险

发布时间: 2015-11-24 09:18:5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王亦君

  留守女童在生活、教育、健康、心理等方面与非留守女童存在普遍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这是《中国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的内容。

  11月23日下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新浪微公益、新华网联合发布了报告,这次报告调查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委托郑州大学和兰州大学专业学术机构执行,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年9月到2014年12月在四川、云南、河南、甘肃、陕西、湖北6个省份的32所中小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共有6112名农村女童被纳入实际分析,其中留守女童的比例为49.346%。

  报告总结了我国中西部留守女童的几大特点:在心理方面劣势最大、面临的照顾风险高于经济风险、劣势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动消失、初中阶段留守因素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

  报告还指出,我国中西部留守女童面临着独自居住、遭受日常精神伤害、人身伤害、卫生习惯整体不佳、压力纾解效果明显不足等十大风险。

  观察留守女童的共同居住者发现,留守女童的共同居住者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主,这一群体的比例达到53.835%,独自居住者在被调查者中也占到9.782%。

  报告特别指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风险,以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女童最为严重。

  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女童在乐观程度、合群程度、坚强程度、创新程度和轻松程度5个指标的测量中都是被调查者中最为薄弱的。

  另外,报告特别关注了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得到的来自家庭、学校的社会支持现状。从问卷调查以及入户走访的情况来看,留守女童家庭的服务保障功能正在逐渐弱化,而且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年轻父母的照料责任严重缺失。

  调查的整体数据显示,经济问题已经不是留守儿童家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几乎所有的被访老师都认为,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算差,特别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由于“两免一补”“营养午餐”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家庭用于儿童教育的开支并不大。但从我国中西部农村学校现有的资源配备情况来看,教师数量总体不足,中西部农村学校普遍缺少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难以专职化。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保护的系统政策,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护仍停留在政策摸索阶段,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留守儿童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问题治理的复杂性。

  从现有的国家政策法规文件内容来看,只有《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3个文件明确提及了农村留守儿童,但是多为纲领性或倡导性规定,缺乏有操作性的具体规定。

  目前,我国民间组织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力量极其有限。这一方面与缺乏对留守儿童问题以及需求的准确把握相关,另一方面也与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民间组织资源的局限性有关。

  报告建议,政府在留守儿童保护方面要加快出台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应包含直接面向留守儿童的福利政策,还应该包括面向家庭、学校的支持政策,加快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政策探索。

  对于留守儿童普遍需求的领域,报告建议国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对心理辅导专业人才的补充和配备,对民间托管机构的支持,以及对一些专项救助进行补充和调整。可以考虑将留守儿童中的特殊困境儿童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或者设立留守儿童紧急医疗救助预备金。

  报告认为,政府对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应限定在一些特殊困境留守儿童群体,比如受到监护人恶意遗弃或者侵害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无力抚养的留守儿童,以及突然罹患疾病无法联系上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建议发挥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

  调查发现,农村现有社会服务组织数量以及种类都极其有限,满足留守儿童生活照料需求的民间托管中心几乎全部是营利性的,公益性质的托管机构以及辅导机构数量较少,应该加快农村此类社会服务组织的建设。

  报告呼吁,留守儿童的需求复杂多样,依靠单个民间组织的力量很难对所有问题进行介入和干预,民间组织在介入帮助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服务项目设计的专门化和专业化,避免同一区域内资源的重复投入。(王亦君)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龚双林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