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北京市公安局提醒:大学生应当警惕四种网贷“陷阱”

发布时间: 2016-07-15 10:19:24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近来,大学生贷款被骗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今天发布信息提醒广大学生,办理网络贷款要小心诈骗“陷阱”,并以4个真实代表性案件为例,提醒申请小额贷款的注意事项。

  陷阱一:以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办贷款。某高校学生高某报警称,社会人员夏某等人在学校广场,让其在“分期乐”“名校贷”等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帮助夏某累计贷款3万余元,事后给了高某2000元好处费,并承诺贷款均由夏某等人来还。但对方一直未还款,目前上述贷款平台多次以电话或者短信方式催其还款,夏某等人已经联系不上。

  陷阱二:冒用大学生身份贷款。某高校学生吴某通过一个王姓男子办理了大学生贷款,事后发现,该男子未经本人同意,继续以其名义在网站多次办理贷款累计达3.5万元。被发现后,该男子声称不让吴同学偿还,自己会按期还贷,随后销声匿迹。

  陷阱三:网上设虚假贷款公司。杨同学在百度上搜索“大学生创业贷款”,检索到一家无需抵押的公司。杨同学加了对方QQ后,对方传真过来一张贷款合同书,要求杨同学缴纳3000元保险金。杨同学通过支付宝转账后,对方又以信誉不足要求再转8000元。随后对方又要求再转9000元,杨同学产生怀疑,电话咨询上海银行本部,发现该公司为冒牌贷款公司。

  陷阱四:以“黑户”为幌子吸引大学生贷款。聂同学在网上结识的朋友告诉他,在他那里进行大学生分期贷款可以操作为“黑户”,成为银行内部呆账,从而不用还款。于是,聂同学和朋友一起找人操作大学生分期贷款,主要方式就是贷款购买手机再卖掉套现,并成功分红2000元,但事后,贷款平台开始催其还款。此时,聂同学发现作为“黑户”不用还钱是虚假信息,但其朋友已经不知去向。

  “广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通过正规渠道贷款,不要随意将身份信息提供给他人,切莫贪图小利而向网络、地下等非法贷款公司贷款,防止上当受骗。如发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拨打110报警。”警方最后提醒。(

  
编辑: 张姚瑶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