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6成体育生进了教育界 体育院校该不该综合化发展?

发布时间: 2016-08-25 09:58:52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新闻回顾

  里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共有416名,是我国赴境外参加奥运会规模最大的一届。其中有不少是来自高校的奥运健儿——孙杨毕业于浙江大学体育系,宁泽涛毕业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傅园慧现在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康复与运动医学系,中国女子排球队队长惠若琪在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读研究生,中国跆拳道首位获得奥运金牌的男子选手赵帅是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

  除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奥运健儿们,每年全国体育学类专业的毕业生还有好多,他们都去了哪里呢?今年里约奥运会又为人们对体育的热情添了一把火,这股“体育热”是否意味着体育学类专业的毕业生迎来了就业的春天?

  随教育发展而建立

  体育学分7个专业

  体育学体系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属于教育范畴的一个科学分支,主要是为了培养体育师资而设置的。

  目前,中国独立的专业体育院校共计15所,创办最早的是1952年成立的上海体育学院。在体育学专业排名第一的北京体育大学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当时,我国创办体育院校主要源于国家战略需要、教育发展需要和体育发展需要,其主要任务就是更好地为国家的体育运动服务,特别是要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在招生与管理上,初期的体育院校也突出了对运动水平的高要求。比如体育院校毕业生的运动水平要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或健将水平,体育院校还可以作为独立单位参加市级运动会。可以说,高等体育院校创办初期主要是为高水平竞技体育服务。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培养体育师资的科学体系有了新的发展,用于健康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也广泛地发展起来,并发展了相应的理论与学科;还有作为国际体育交往和人们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又出现了有关运动训练的科学理论与学科。这一切都使体育科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原来用于教学的体系所包括的内容。因此,揭示体育科学中所有学科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结构和层次上的关系,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体育科学体系,使合理设置的各门学科得以协调地发展,避免相互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就成为加速发展体育科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原因,在体育发展史上开始有了体育学这个新学科和新概念。

  目前,我国体育学类专业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7个专业。

  
编辑: 张姚瑶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