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一名癌症患者的求助信在网上传播开来。不同的是,求助患者赵涛此前是一位心脏外科的医生。求助信发出后赵涛收到了来自同学、同行等热心人的捐款,其中还有他曾经救治过的患儿家属的捐款。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赵涛目前正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进行打药治疗。
曾救治2000余患儿的医生突患重病
35岁的赵涛目前是北京安贞医院的一名博士后在读生。他本科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就读于解放军医学院(301),之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专攻小儿心脏外科专业。
从他的履历中可以看出,其在医学领域倾注了十余年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学习,对医学的热爱是他十多年来寒窗苦读的重要动力。在求助信中,赵涛写道,“每次看到患者能够康复出院,患者本人和家属对我们医生辛苦付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时,就觉得自己的苦和累都值得。”
以博士后的身份在安贞医院学习期间,赵涛的主攻方向是小儿心脏外科专业,这是一个风险更高、纠纷更多,同时技术挑战难度也更高的领域。其间赵涛救治了2000余名患儿,“儿科的孩子很多都是家庭贫困拖到晚期才来看病,病情危重不说,婴幼儿本身抗打击能力就很差,稍不留神就可能葬送一个幼小的生命,所以我在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很多患儿家属都觉得我们太苦了,劝我们多注意身体。但救活一个孩子就能挽救一个家庭,我还是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奋战在临床一线,累并快乐着。”求助信中赵涛写道。
高强度工作让身体不堪重负
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夜间急诊手术需要随叫随到。对于赵涛来说,苦战、夜战、血战、鏖战也司空见惯,“第二天连正常生理节奏都是紊乱的,很多时候病人危重我守在床旁忙碌一整夜,眼睁睁看着ICU窗外天亮的时候不定期常有,护士们常说我几乎就住在科里了。”
工作的巨大压力和强度让赵涛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亲朋好友包括患儿家属的再三劝说也没能让他放下手中的工作。感觉到身体疲惫的赵涛认为自己还年轻,能扛得住,就继续按部就班地工作着,直到今年开始血痰多了,在家人的担心和百般催促下,赵涛才去做了CT,却发现左肺有实性肿物。为了明确诊断他做了有创性的肺穿刺,当时就发生了失血性休克和窒息,幸亏抢救及时才捡回来一条命。“病理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我一个三十多岁正值当打之年的战士始料不及——恶性肺癌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