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现代学徒制的喜与忧 实践中仍有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发布时间: 2016-09-28 09:57:1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汪允臣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上课睡觉、考试不及格,每回家长会爸妈都被老师留下,读书生涯几乎“没有一次成功的体验”。直到他误打误撞进入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师从丝网印刷大师施玉唐之后,才发现自己也可以是被人夸奖的好学生。

  “你看看我印的这块版,师傅都夸我的调色好、有想法。”在峰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丝网印刷车间,汪允臣得意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2014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昆山学院,与昆山开发区人社局及4家知名企业联合,共同培养现代学徒。2015年,该项目入选教育部165个现代学徒制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目前第一批学徒已经能够胜任工厂的基础岗位,第二批学徒也于今年9月进入企业。改革收获了许多掌声,但也仍有未解的难题——

  老师的担忧与老板的怀疑

  3年的学习时间,一半要放在工厂,教学质量能不能保证?如果学生最后达不到毕业要求,谁来担责?企业生产线上,机器动辄上百万元,安全风险、财产风险谁敢承担?

  当2014年现代学徒制项目启动时,无论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们,还是昆山的企业家们,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项目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带来什么。

  有老师反对:到底什么是现代学徒制?老外的那一套“招生即招工,校企一体化”放在中国能管用吗?3年的学习时间,一半要放在工厂,还要让师傅带徒弟,教学质量能不能保证?如果学生最后达不到毕业要求,谁来担责?

  有企业反对:教学生是学校的事,工厂又不拿学费,为什么要替学校干活?生产线上,机器动辄上百万元,学徒进厂带来的安全风险、财产风险谁敢承担?最要命的是,学徒在真实的岗位上学习,肯定会耽误生产,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争论面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昆山市开发区人社局的领导们没有退缩。

  钟名湖副院长是最积极的改革者,在他看来,高职培养的学生不能是纸面书生,而要成为技术专才。这些年,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越来越被边缘化,操作能力越来越弱。不仅学生要去工厂,老师也要去,否则就落伍了。

  昆山开发区人社局副局长童明桂也持赞同态度,“昆山两千家企业未来的发展得靠尖端的技术人才。政府有责任填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鸿沟。现在的付出,将来直接受益的是我们昆山的企业”。

  为了这个项目,学院成立了工作组,制定学徒制项目课程计划、教学内容、考核标准,规范学习流程,并在昆山设立专门的教师办公室,在陪学生们学习之余,补上文化课。

  为了这个项目,昆山开发区人社局每年拿出40万元,还召集了一批优质企业参与进来。大家一起从零开始,制定学徒招募办法、学徒合同以及师傅遴选标准等。在多方的坚持下,学徒制实验项目运转起来了。

  
编辑: 张姚瑶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