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快递招聘贴成置顶帖 快递员招聘月薪高达1.2万

发布时间: 2016-11-09 09:53:4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快递业已成中国增速最高行业之一

  每年的双11作为考验快递业应对极限峰值的测试,同时也在推动快递企业运营能力进行系统性升级。调查显示,在包裹量高速增加的环境下,每年的双11峰值都将成为各大快递公司第二年的常态水平,形成行业良性循环,支撑快递业务量保持较高增速。

  数据显示,随着双11等大型网购促销活动的盛行以及电商的高速发展,一批“国产”快递物流公司日处理能力走上世界前列:单个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包裹量从100万单跃升到1000万单级别,仅用了五年。行业规模来看,截至目前,快递业已经连续五年增幅超过50%,成长性甚至超过电商,成为中国增速最高的行业之一。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快递市场票件量在2011年至20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1%,相比之下,同样高速发展的电商这五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0.3%。而横向来看,2015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揽件量)已超过美国54%。

  行业人士指出,快递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到2020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实现500亿件”的目标有较大概率将提前实现。也有分析认为,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仍将在20%以上,预计至2020年,我国快递市场的票件量将达到600亿件。文/本报记者任笑元

  人物

  快递经理:拉朋友双11来帮忙成了额外任务

  “经过几年的大考,快递行业已基本能从容应对双11。双11是一场练兵,也是一场物流升级之战。”多家快递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不过,高峰期内的人手配备和限定时期的劳动密集强度无疑仍是令整个行业最为紧张的“痛点”。

  一家快递片区经理告诉北青报记者,公司从9月过后就开始着手加强人员的储备和调度,新来的几名快递员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已经较为熟练,双11期间的派件量年年创新高,人手越充足越好。“近期给大伙提前布置的额外工作,就是争取能拉几个朋友,双11、双12时能帮上忙。”

  快递员小耿是苏宁易购刘家窑分发点的一名员工。他告诉北青报记者,站点第一次集中分拣从早晨6点半就开始了,临近双11订单量已明显攀升,“平常大约半小时能分完一批包裹,这几天分拣量加大,昨天花了一个多小时。”作为一名已经入职五年的老快递,小耿表示自己估算着双11期间每天的派送量将超过300件。

  “真到了高峰期的时候,除了送快递就是送快递,电动车一骑就是一整天,都在去往顾客家的路上。忙起来连喝水上厕所都觉得顾不上。”

  谈及工作量和收入,一位快递人员表示,快递工作是个强度不低的体力活,特别是在旺季高峰,挣得都是辛苦钱。他透露自己所在公司采用底薪加计件结合的方式,业务量较好的网点,薪水能有五六千元,“双11挣上万是有过,但确实是非常辛苦,业务量也不是常规的水准。”(记者任笑元)

  热点

  今年双11要警惕哪些新骗术

  质量靠谱不?真打折吗?会不会买到假“爆款”……每年双11,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消费者,举报量都会成倍增加。随着今年双11的临近,多年来的这些担忧会有改变吗?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整治以及平台和商家自律下,网络消费环境有改善吗?

  网购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1200%

  网络的虚拟性为一些商家的不法行径提供了“温床”。一些网店通过售假、虚标原价、刷单“炒信”、虚假促销、误导宣传等行为,诱骗消费者上当。而每年双11前后都是网购成交量暴涨的时期,针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量也会成倍增加。

  ——假冒伪劣。从国家信息中心、百度、中诚信等有关机构对去年双11期间电商诚信情况进行的监测看,在媒体和网民曝光的失信案例中,涉嫌售假类占比高达44.82%,同比上升18.2%,售假已成为危害电商诚信的“头号毒瘤”。

  ——虚标原价。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官网通报了北京国美在线30多个商品存在虚构原价、虚假促销,诱骗消费者等问题,并开出20万元的罚单。例如某款洗衣机的页面标示“原价2098元,活动价1598元”,而该商品在促销前的原价仅为1198元,反而比活动促销价还低。

  ——刷单“炒信”。家住杭州的王女士自诩为“网购达人”,但就在上个月,她在一家信用等级为“皇冠级”的网店选购了一件“爆款”服饰,收到后却发现是以次充好的差货。“信用等级评价原本是要帮助消费者甄别店家,现在却成了一些不法商家吸引顾客的伎俩。”王女士说。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以来,假冒伪劣、虚假打折、“炒信”等网络消费骗局有增无减。国家发改委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网络购物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1200%,其中,6、7月增幅更是高达2447%、2622%。

  业内人士分析,六七月份举报量剧增的背后,正是各大电商平台年中大促时间,双11恐怕更“难逃”举报量大增的局面。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认为,网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网购的生态环境,还会对正品、高品质的商品产生“排斥”效应,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快递业已成中国增速最高行业之一

  每年的双11作为考验快递业应对极限峰值的测试,同时也在推动快递企业运营能力进行系统性升级。调查显示,在包裹量高速增加的环境下,每年的双11峰值都将成为各大快递公司第二年的常态水平,形成行业良性循环,支撑快递业务量保持较高增速。

  数据显示,随着双11等大型网购促销活动的盛行以及电商的高速发展,一批“国产”快递物流公司日处理能力走上世界前列:单个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包裹量从100万单跃升到1000万单级别,仅用了五年。行业规模来看,截至目前,快递业已经连续五年增幅超过50%,成长性甚至超过电商,成为中国增速最高的行业之一。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快递市场票件量在2011年至20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1%,相比之下,同样高速发展的电商这五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0.3%。而横向来看,2015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揽件量)已超过美国54%。

  行业人士指出,快递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到2020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实现500亿件”的目标有较大概率将提前实现。也有分析认为,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仍将在20%以上,预计至2020年,我国快递市场的票件量将达到600亿件。文/本报记者任笑元

  人物

  快递经理:拉朋友双11来帮忙成了额外任务

  “经过几年的大考,快递行业已基本能从容应对双11。双11是一场练兵,也是一场物流升级之战。”多家快递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不过,高峰期内的人手配备和限定时期的劳动密集强度无疑仍是令整个行业最为紧张的“痛点”。

  一家快递片区经理告诉北青报记者,公司从9月过后就开始着手加强人员的储备和调度,新来的几名快递员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已经较为熟练,双11期间的派件量年年创新高,人手越充足越好。“近期给大伙提前布置的额外工作,就是争取能拉几个朋友,双11、双12时能帮上忙。”

  快递员小耿是苏宁易购刘家窑分发点的一名员工。他告诉北青报记者,站点第一次集中分拣从早晨6点半就开始了,临近双11订单量已明显攀升,“平常大约半小时能分完一批包裹,这几天分拣量加大,昨天花了一个多小时。”作为一名已经入职五年的老快递,小耿表示自己估算着双11期间每天的派送量将超过300件。

  “真到了高峰期的时候,除了送快递就是送快递,电动车一骑就是一整天,都在去往顾客家的路上。忙起来连喝水上厕所都觉得顾不上。”

  谈及工作量和收入,一位快递人员表示,快递工作是个强度不低的体力活,特别是在旺季高峰,挣得都是辛苦钱。他透露自己所在公司采用底薪加计件结合的方式,业务量较好的网点,薪水能有五六千元,“双11挣上万是有过,但确实是非常辛苦,业务量也不是常规的水准。”(记者任笑元)

  热点

  今年双11要警惕哪些新骗术

  质量靠谱不?真打折吗?会不会买到假“爆款”……每年双11,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消费者,举报量都会成倍增加。随着今年双11的临近,多年来的这些担忧会有改变吗?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整治以及平台和商家自律下,网络消费环境有改善吗?

  网购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1200%

  网络的虚拟性为一些商家的不法行径提供了“温床”。一些网店通过售假、虚标原价、刷单“炒信”、虚假促销、误导宣传等行为,诱骗消费者上当。而每年双11前后都是网购成交量暴涨的时期,针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量也会成倍增加。

  ——假冒伪劣。从国家信息中心、百度、中诚信等有关机构对去年双11期间电商诚信情况进行的监测看,在媒体和网民曝光的失信案例中,涉嫌售假类占比高达44.82%,同比上升18.2%,售假已成为危害电商诚信的“头号毒瘤”。

  ——虚标原价。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官网通报了北京国美在线30多个商品存在虚构原价、虚假促销,诱骗消费者等问题,并开出20万元的罚单。例如某款洗衣机的页面标示“原价2098元,活动价1598元”,而该商品在促销前的原价仅为1198元,反而比活动促销价还低。

  ——刷单“炒信”。家住杭州的王女士自诩为“网购达人”,但就在上个月,她在一家信用等级为“皇冠级”的网店选购了一件“爆款”服饰,收到后却发现是以次充好的差货。“信用等级评价原本是要帮助消费者甄别店家,现在却成了一些不法商家吸引顾客的伎俩。”王女士说。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以来,假冒伪劣、虚假打折、“炒信”等网络消费骗局有增无减。国家发改委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网络购物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1200%,其中,6、7月增幅更是高达2447%、2622%。

  业内人士分析,六七月份举报量剧增的背后,正是各大电商平台年中大促时间,双11恐怕更“难逃”举报量大增的局面。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认为,网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网购的生态环境,还会对正品、高品质的商品产生“排斥”效应,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编辑: 张姚瑶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