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编辑:做“导演”,当“亲妈”
办了3年图画书研习营,唐亚明又萌生了培训编辑的想法。
“即使有了好的作者,如果没有好的编辑,一样不会有好的图画书。”唐亚明认为,中国儿童图画书的主要问题其实不在作者,而在编辑,“作者把已经完成的书稿交给出版社,编辑稍作改动就拿来出版,这种模式很难做出好书”。
唐亚明认为,一个称职的儿童图画书编辑,要像电影导演一样,不仅要选择剧本、选择演员,而且要给演员“说戏”,让他知道在什么地方哭、在什么地方笑。最近,在编辑图画书《小蜗牛找好吃的》的过程中,“小活字”的年轻编辑王子豹、卜凡就开始实践唐亚明的编辑理念,寻找“导演”的感觉。从三次草稿到最后定稿,大到绘画手法、故事设计,小到一个线条的粗细、文字位置的摆放,他们都会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目的就是为了要做一部孩子真正喜欢的书。
“出版社对作家队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编辑实现的,建设好编辑队伍,是出版社培养作家的关键。我们要求编辑牢固树立‘以孩子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努力做到能够代表孩子,从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成长规律出发,负责任地选择作者和作品。”与唐亚明的“导演”理念类似,李学谦提出,编辑要当新书的“亲妈”,“不能把出版社与作家的关系简单地处理成书稿买卖关系。编辑要从构思开始,全程参与到作品的生产过程中去,与作家共同打磨作品。”
培养少儿童书编辑人才,也已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强对少儿出版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把少儿心理的特征、少儿阅读的特点、少儿图书的出版规律作为培训重点。此外,总局也将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克服浮躁心理,戒除功利思想,做文化的创造者,而不当垃圾的制造者,通过出版优秀少儿读物,引领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