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9日电“2018年的计划是800人,全日制100人,非全日制700人。 ”28日,复旦大学MBA项目副主任孙龙做客新华网,向广大网友介绍了复旦大学MBA项目新一年的招生计划。
复旦MBA项目副主任孙龙做客新华网
学院商科创立100周年学术研究得到国际认可
复旦大学MBA是我国第一批9所设立MBA的院校之一,复旦大学国际MBA项目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于1996年合作设立;S3 Asia MBA项目是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高丽大学商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在2008年合作开设的双学位项目。在2001年,复旦MBA项目获得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孙龙介绍,近几年复旦MBA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复旦大学MBA也在四年前开始参加全球的一些排名,进入全球前50强。
“今年是复旦商科创立100周年,学校会举办一系列的讲座和庆祝活动。”他说。
围绕学生需求构建5大支柱平台
据了解,复旦MBA项目在吸收欧美工商管理教育的先进理念基础上,已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价值。
复旦的培养体系是我们目前一个很大的特色,孙龙说:“我们一直有非常清晰的发展核心。我们一直认为,教育的课程培养体系应该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由于MBA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在整个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复旦MBA项目会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学习规律设定一些内容满足学员未来的需求。他介绍,复旦MBA项目围绕学生需求搭建了5个支柱平台:
第一是,课程体系。包括必修、选修、论文的安排;
第二是,国际视野的平台。安排学生做长期、中期、短期的海外视野拓展,去年通过各类平台出国交流达315人次;
第三是,领导力的发展。复旦MBA项目希望学生在自己的事业和行业,乃至未来的社会发展当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复旦MBA项目在课外体系里面搭建了很多的平台给同学进行锻炼,培养自我的认知,组织锻炼、协调沟通等能力,让学生去了解责任对于一个领袖人物的价值;
第四是,行动学习平台。课程当中,除了案例、课本的讨论,同学之间的交流之外,学院在全日制的MBA项目里面为同学设置了行动学习的计划,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加真实的咨询项目,为一个企业提供咨询的建议;
“这样,一方面是让他们学以致用。将企业面临的问题和他们所学的一些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教会他们如何来进行学以致用。另外,就是培养他们战略性的思维,要去做什么,而不只是怎么做,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补充说。
最后一个平台,就是资源平台。包括未来职业发展服务和未来校友的服务。通过大学和校友全社会的资源,帮助学生不仅在两年里面有一个很快地进步,在未来个人和职业发展当中持续获得学校的助力。
构建创业的生态圈助力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MBA教育是培养精英的教育,复旦MBA结合时代特征与市场需求,力求打造“青年精英,未来领袖”的培养体系。“1991年第一级只有9位学生,到目前2017年9月份即将入学是800位学生。从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可以看到两点:第一,在我们这个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社会对于工商管理的教育认知也越来越清晰了;第二,整个社会和企业对于综合性人才,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孙龙说,复旦大学MBA的成长和整个中国经济的成长和上海发展大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复旦大学MBA一直鼓励创业的同学来学习,在入学过程中复旦MBA对创业同学有优先的激励和加分,创业人群占到全体的MBA同学的8-9%。毕业后,无论在职项目还是全日制项目的同学,创业学生比例都有所提升,大概在15%左右。
另据他透露, 2013年毕业的全日制班级,有30%的同学在2016年已经选择了创业。有做互联网金融、连锁餐饮,有做一些大宗电子商务平台等等。
“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心里其实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一些同行者,有共同的目标,一起实现了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孙龙认为,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成功的体现。创业的意愿进入复旦MBA之后,复旦MBA能够帮助他们想清楚商业模式,把这个商业计划具体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这两年非常鼓励创新创业,复旦所在的上海市杨浦区是国家级的“双创”基地,有很多的孵化器,高校本身有很多的孵化中心,有人才来分享创业的故事,有资金、政策,非常有助于同学勇敢迈出第一步。
复旦MBA一直构建创业的生态圈,学校有知识体系、同行者、讲座、论坛。项目里面有很多校友去创业,我们也有一些创行黑衣人,在复旦里面就是传帮带文化,会有一些创业非常成功的同学,或者曾经创业但是失败的同学,也有一些正在做创投的同学,他们会回来举办一些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们能够横向、纵向联系很多这样资源。
孙龙透露,复旦MBA中有一个互联网学生的俱乐部发起的“周三互联网夜谈”群。目前群里已有四百余名投资者,每周三举行交流会,如果你有很好的项目可以拿出来跟大家交流,大家会给你一些建议。他认为,人脉不是通过握手、递名片而形成的,而是需要大家有着共同的梦想,探讨一些可能性,共同携手奋斗的过程中,逐步逐步来产生的。
密切关注校友定时传达学院发展动态
说到校友,孙龙表示,管理学院在校友工作当中设有专门的校友工作办公室,有专门的职业经理人为所有校友服务。
另外,学院会在春夏秋冬各组织一场大型的活动。比如,春天举行健康跑,夏天一起划龙舟等等。学院每年还有一场大型的新年论坛。学院一直跟校友保持联系,每周给校友发一份资讯,把学院最近发生什么事情,有哪些讲座,包括一些讲座内容,推送给校友。校友可以随时了解学院发展情况,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对他们有益的职业信息,比如高端招聘信息。
“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可以和学院一同成长。”这是学院校友中心的口号,学院有4万多名校友,目前全球有超过14个校友联络处,每年都有很多的活动。学院的老师经常去这些活动当中,和校友保持密切的联系。
教学管理与国际接轨提升管理理念
拓宽决策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家的经济在不断的崛起,为融入全球的竞争当中,复旦MBA项目加快自身国际化步伐。
孙龙介绍,复旦管院在全球的管理学院2008年,通过了EQUIS和AACSB认证,获得了国外专家的认可。学院有5个项目参加了国际排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复旦MBA项目和整个复旦管院整体的实力向全世界进行展示。大家越来越关心中国,作为中国管理学教育的重要的一个学院,复旦管院肯定也希望把自身的一些声音通过这些平台介绍出去。从学院自己的项目角度来说,通过参加这些排名,可以更多了解其他优秀的全球商学院以及它们时怎么来评价教育的质量,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复旦管院从商学院认证和排名的标准当中,梳理出一些对自己未来内涵发展更重要的方面。
在国际化的方面,管理学院从1996年和麻省理工合作之后,不管从管理架构还是培养体系的思路方面,比较早和国际接轨。
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化视野人才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复旦管院很早就启动了国际拓展的项目。315人次海外拓展走出去的同学,通过四类活动完成。和北美目前3所学院做二学位的学习,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等等。学生入学之后申请海外的院校,如果成功申请之后一年时间在复旦,一年时间在北美,完成两年的学习可以得到两个硕士学位。这样对他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学院设有一个学期的交流交换,即中期海外平台。学生实际在对方学校学习,在对方的国家生活,和他们的同学近距离的交流,同台做演示,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
最后,还有一个是海外的游学项目。目前开设的有美的国耶鲁游学项目,德国科隆的项目以及墨西哥、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的游学项目。
报考指南:
保留全年预审申请材料和小组面试有微调
关于复旦MBA项目2018年新一轮的招生政策,孙龙表示,目前来说会保留全年预审政策。
由于每年申请复旦大学MBA项目的学生非常多。他提醒考生,如果考生今年申请复旦大学MBA,在联考之前一定要参加材料递交和面试,做完之后复旦大学MBA给考生一个分数线,参加全国的研究生考试,按照分数线就可以录取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申请材料和小组面试中做了一些改变。在申请材料时增加和调整了一些内容,目的是为了更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另外,在小组面试当中,复旦大学MBA项目做了三个方面的增加:一是,时间;二是,看完案例之后写下你的观点;三是,在小组讨论当中给学生准备一个白板,如果你需要可以使用。
“这些方面的增加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面试当中更多去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对案例的理解,以及更多的展现他综合的优势。”他解释说。
最后,他提醒考生,复旦MBA项目今年设置四轮面试,时间是5月、7月、9月、11月,四批面试标准是一致的。但是复旦MBA项目鼓励准备好的同学尽量去申请第一批,有助均衡全年工作的安排。因此,项目对第一批在职项目优秀申请人设置了奖学金。虽然金额不多,但是对“早起鸟儿”一个大大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