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逸龙在演讲中。胡民摄
5年前,还在读大二的阚逸龙因创业而耽误了学业,考试挂了六科。无奈之下他向母校南京工程学院提出了留级申请,幸运的是国家推出了“休学创业”政策。阚逸龙因此成了南京高校的第一批政策受益者。5年过去了,阚逸龙的公司办得风生水起。近日,他作为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代表回到南京工程学院,为学弟学妹们开讲。
他是南京最早休学创业的大学生
戴着黑框眼镜,一身黑色西装,在舞台上侃侃而谈的阚逸龙成熟、自信。他幽默地说:“我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明伶俐不乏可爱动人。”虽然是玩笑话,但出生于连云港小县城的他家境确实不太富裕,大二时吃饭都是女朋友付钱。因此阚逸龙说,选择创业的第一目标就是为了赚钱。
刚开始爱好摄影的他干起了个体摄影。通过帮人拍照片,他赚下了约1万元的“创业基金”。有了本钱,他又干起了服装租赁。再到后来发展成拍照、服装、制图、打印的“一条龙”服务。后来经常在外跑生意的阚逸龙发现,作为一个初来南京的年轻人,出门在外,最痛苦的就是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生活配套场所。他由此想到开发手机APP“城市之星”,把关于衣食住行的信息囊括进去。这个点子让他的公司越做越大,在老师的支持下,来自浙江杭州的投资人为这个项目注资5000万。
不过正是在为公司奔波忙碌中,阚逸龙的学业耽搁了下来,一个学期挂了六科,“一边忙创业,一边忙补课,感觉要崩溃了。”幸运的是,2014年底,国家出台了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阚逸龙成为南京高校首批休学创业的大学生。
没放弃学业,已经拿到毕业证
休学后,阚逸龙并未放弃学业,一有空就复习落下的功课。他笑言不想成为学弟学妹心目中的反面教材,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给学弟学妹们树立一个正能量的形象:即使创业成功也要完成学业,学生这个身份要做到有始有终。因为创业,阚逸龙的大学上了六年,终于在2016年7月以毕业设计优秀的成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如今,阚逸龙的第一家公司进入平稳运营期,他正在打造第二个品牌“暖男君”,他本人入选了由团中央学校部等单位发起的“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
阚逸龙坦言,他每天接10来个创业咨询电话,主要咨询者是在校大学生,其中90%以上是男生。每当接到学生的电话,阚逸龙都会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项目并提出意见。不过阚逸龙发现,大学生拿出来的项目90%左右不太靠谱。“学生们的想法很好,但他们生活范围窄,很多项目前人已经在做了,或是别人做过了失败了。我们在创业圈中看到了大量的案例。”阚逸龙说,如果对方性格是比较犹豫的类型,他也会劝说放弃创业。“因为创业路上你会遇到无数的困难,需要每天做出选择,这对性格犹豫的人来说太痛苦了。”他不建议大学生在没有项目、资金、人脉的前提下盲目创业,“至少你的项目要有80%以上的成功率,你才能去创业。”而休学创业的决定更加要慎重,“光凭一腔热情,草草休学了,很有可能创业和学业两边都落空了。”
和“包子哥”结成“江宁合伙人”
阚逸龙说,想到当年学生时期的创业艰辛,他想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完成创业梦想,让更多的创业者“抱团”。他目前担任高校青年创业联盟“江宁合伙人”的副会长。
阚逸龙告诉记者,“江宁合伙人”由他的校友——南京“和善园”“包子哥”刘伯敏等一群大学生创业团队发起,在共青团江宁区委的帮助下成立的。“江宁合伙人”主要是面对江宁大学城,帮助更多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如今,“江宁合伙人”从最初的15支队伍已经发展到37支近300人,创业导师8名。
阚逸龙说,“江宁合伙人”的门槛并不高,“只要你有确定的项目,你就可以带着你的团队过来,这更像一个抱团取暖的地方。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你的项目可行性,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们在生活中也是好朋友,会不定时聚餐,在群里开玩笑或者探讨问题。”
调查数据
四成在校生有休学创业想法
此前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40.1%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休学创业,30.5%的受访者不会,29.4%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对于一些人不会休学创业的原因,58.6%的受访者表示是实践经验不足,52.0%的受访者表示是缺乏创业资金,47.8%的受访者直言是缺乏社会经验,容易碰壁走弯路。受访者对休学创业的顾虑还有:“在校成绩、学分等容易脱节”(31.0%),“不容易获得家人支持”(26.2%),“社保会中断”(20.7%)等。
政策背景
教育部休学创业
政策变迁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
◎2017年2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最新修订,其中,建立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引发关注。
这是2005年以来,《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首次修订。修订后,《规定》允许学校根据情况建立并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创新实践、休学创业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以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
///失败的他们>>
跟踪一年,休学创业者全军覆没
梁优没想到,自己的创业项目竟会被雾霾“毒”死。
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休学的梁优,2015年8月起,和两个好兄弟开始了亲子户外游的创业项目,集中在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当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他们实现了五六十万元的流水。两个月下来,团队就赚了十万多元。
万万没想到,进入11月,“几乎每个周末都是大雾霾”,还怎么会有家长带孩子参加户外游呢?熬到12月,气温又急转直下,人们都躲在家猫冬。
雪上加霜的是,团队也出了问题,有人从公司账上借钱不还,导致公司周转不灵。因为股权结构不合理,没人愿意填这个坑。更严重的是,伤了兄弟间的感情。终于,没有熬过自己人生23年来最冷的冬天,梁优在2016年2月选择了离开。回校做毕业论文时,他的题目选的是《浅析国内股权众筹中的合同关系》。
——这只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跟踪的几个休学创业案例之一。2015年10月,《新华每日电讯》以《大学生休学创业,靠谱吗?》为题,报道了几位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故事。时隔一年记者回访时发现,几位休学创业的大学生“全军覆没”,都已“休业返学”。
分析原因时,有当事人认为,主要有两件事没能搞清楚,一是商业模式,二是团队管理。总的来说,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运营一家公司”。而对于这段经历,几位当事人的看法大体比较乐观,“权当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