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总裁助理、教育事业中心总经理姚予疆在论坛中致辞
4月12日,以“开启商科教育‘聚力’新时代”为主题的新华网第二届商学院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新华网总裁助理、教育事业中心总经理姚予疆在论坛中表示,“全球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运行的变化给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直以来,不论是中国本土的各大商学院,还是以哈佛为代表的海外商学院,都在基于市场、企业、经济的需要逐步调整自身的培养模式和方向,如今的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已经赋予商学院新的使命,商学院需要成为‘桥梁’。”
今年,“企业家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姚予疆表示,“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且可以提高企业适应时代变革的能力,在当今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就是创新。
哈佛商学院的现任院长尼汀·诺里亚也曾说,在21世纪人人都需要有创业精神,而他尤其强调“商业伦理”在商学院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他的著作中,他详细区分了领导者、创业者、管理者三者的不同。姚予疆认为,这三者之间拥有共通性:他们都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
苹果CEO库克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上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人才魅力的感叹。姚予疆表示,如今,中国市场对于商业管理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海外的商学院无法充分满足中国市场的全部需求,这为商学院发展带来全新契机。
时代赋予商学院全新的时代使命。从古丝绸之路贸易合作到如今“一带一路”战略中资金、技术、人力、教育等多方面合作的展开,商学院亦迎来双赢契机。人力资本的流通促使商学院突破国别进行人才等层面的交流,互通专业学科的智慧,带动了沿线国家商学院专业水准的整体提升,也培养了学生跨文化的思维和能力。
姚予疆表示,在经济发展和“企业家精神”的呼唤下,商学院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在商科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为经济或其他领域专家,在教学中提供学生解决社会问题方案的同时帮助其获得有逻辑系统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创造更多元化的环境,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前瞻地研判市场发展趋势的能力,让学习者能够在面对复杂的全球资本市场和规则的时候,拥有整合多种技能的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