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有研究发现四成北京中小学生被叫难听绰号

发布时间: 2017-04-19 10:31:52 来源: 中青在线 作者: 李新玲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46.2%的北京中小学生有被故意冲撞的经历,有6.1%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故意冲撞的身体欺凌;40.7%的北京中小学生有被叫难听绰号的经历,有11.6%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这种语言欺凌。这些数据是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周金燕博士所带领团队在一项研究中得到的,并在今天举行的2017年《教育蓝皮书》研讨会上对外发布。

  这项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共抽取北京市4所小学、4所初中和4所高中学校,调查对象包括五年级小学生、初二年级中学生和高二年级高中生共上千名。

  低收入家庭儿童更多遭遇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中倚强凌弱的行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国际上,校园欺凌通常被分为“身体欺凌(故意冲撞)”、“语言欺凌(难听绰号)”和“关系欺凌(联合孤立)”三种方式。

  周金燕博士所做的这项调查是包含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学校和家庭投入对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中的,是对全国校园欺凌的研究,虽然全国的数据还在整理,但调查结论与北京的研究结论大致相同。

  她的团队发现,易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呈现出以下特征: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遭遇更高频率的欺凌;男生比女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普通学校比优质学校学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外地学生比北京本地学生更多遭遇欺凌;家庭收入较低的儿童更多遭遇欺凌,但主要体现在关系欺凌(联合孤立)上。

  儿童遭受校园欺凌会降低学习兴趣

  研究发现,遭受校园欺凌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学习投入乃至学业成绩等。

  遭受校园欺凌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比较难以信任他人,性格上可能比较畏缩,缺乏利他精神,不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更容易焦虑、生气、敌意、沮丧或脆弱,并且遭遇的欺凌程度越高,表现更明显;难以做到自信、自律,更缺少责任感;不认同自己的价值,并且随着受欺凌程度水平的提高,这种不认同感更加强烈;更倾向于相信生活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是运气和命运主宰了他们的生活;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和热情不足。

  遭受校园欺凌对儿童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的影响,表现在遭遇校园欺凌的儿童会减少对学校的归属感,表现出学习兴趣降低,不愿参加课外活动等。

  父母老师多与儿童沟通有效减少校园欺凌

  对于如何减少校园欺凌,周金燕在《北京市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及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几条建议。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研究显示遇到问题能主动跟老师沟通的学生,更少遭遇校园欺凌。改善同伴关系,结交同班好友,有同班好友的儿童受欺凌情况显著少于没有同班好友的儿童。

  父母应避免缺位,并尽量亲自照顾儿童。从调查数据来看,母亲缺位比父亲缺位的儿童更容易被欺凌,而父亲缺位,更容易使儿童被同学联合排斥。

  父母应当采取情感温暖,而非拒绝或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如果父亲缺位,或者对孩子过度保护,儿童更容易被欺凌。父母还要加强与儿童的沟通和参与。研究显示,父母如果能和孩子很好沟通,并经常一起运动、学习、娱乐,会有效减少儿童的校园受欺凌现象。

  
编辑: 王建玲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