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我们是小小“螺丝钉”

发布时间: 2017-05-19 10:46:3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李晨赫 曹华威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5月14日晚上,北京语言大学学生程珺谣发了一条朋友圈,讲述自己几天来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心情和体会。与她一样,这次论坛上的2489名志愿者,留下了各自的感悟与祝愿。

  王新晴是中华女子学院社工学院大三学生,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志愿者活动了。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她负责路线指引工作。

  对她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定点站立一整天”。得到历练的还有心理素质,14日下午,志愿者们陆续领到论坛主办方分发的慰问品,可王新晴站在角落,没被注意到。她说:“志愿工作就是需要有‘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精神。”

  曹松林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他很早就关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消息。今年2月初,得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始招收志愿者,曹松林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成为志愿者。据了解,本次志愿者选拔,共青团北京市委在28所高校中进行遴选。

  曹松林担任联络员。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一个月,曹松林就忙活起来了。他负责联系外宾,安排酒店和行程。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的曹松林有过很多志愿服务的经历,“以前的志愿者活动多是献爱心,而这次经历感受到的是青年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同曹松林一样热衷于志愿服务的高校学生不在少数。北京大学俄语系研究生刘晨曾担任里约奥运会和G20杭州峰会志愿者,这次她担任俄罗斯使团的随团翻译。

  原本负责对接俄罗斯教育部部长的刘晨,被临时通知需要联络一位副部长上台发言,但俄罗斯教育部来了4位副部长。刘晨在网上查找出4位副部长的照片,一一记下来。俄罗斯使团抵达当天,刘晨在会场入口仔细辨认,终于“逮”到了这位副部长。

  记者从共青团北京市委了解到,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招募,是继北京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活动、2014年APEC会议之后又一项重要活动。共青团北京市委传承发扬以往大型国内外活动志愿者服务的成功经验,学习借鉴G20杭州峰会志愿服务工作成果,用北京志愿者服务的最高水平保障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8所“985”“211”和外事类高校。经过志愿服务专家和语言专家的面试,从1万多名报名者中选拔出2489名志愿者。

  志愿者接受了13场、共计52课时的培训,包括论坛基本知识、形式与安全、文化礼仪等5方面。

  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李祥,是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每天,他负责为驻扎在国家会议中心的1300多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发放餐券。这项工作细致而琐碎,与专业毫不相关,也不在“光鲜亮丽”的一线,他的服务地点在地下一层的志愿者之家。接受任务后,他没有抱怨,反而乐在其中,“小岗位也有大作为,哪怕做一颗螺丝钉也要闪闪发亮”。

  
编辑: 王建玲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