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全国职校技能大赛新景:博士+硕士+本科混编参赛

发布时间: 2017-05-22 10:17:49 来源: 中青在线 作者: 胡春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混编战队”在比赛中。胡春艳/摄

  像是一面镜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办了10年,映出新一代产业大军的成长,也折射着中国经济列车的提速和换挡。

  赛场间、车床边,火花跳跃中,总能捕捉到中国经济的脉动和方向。今天,中国经济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下一站“中国制造2025”,呼唤着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赛场上的一些新变化,往往标志着通向未来的一条条小径。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期间,一场聚焦智能制造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综合技术竞赛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院校等多方关注。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场技能比赛,这次的赛场上第一次迎来了香港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他们和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本科学生总共30人,组成“混编战队”参赛。

  “混编战队”的战斗力2 1 1>4

  传统的弧焊工人,因危险系数高、工作环境恶劣,如今正在被机器人替代。如何让弧焊机器人更智能、更精准,这个产业中的实际问题,成为摆在选手面前的一道考题。

  现场身着红蓝绿三种颜色T恤衫的4名选手,围在一堆机器零件周围,边商量、边组装,两个小时后,一台橙白相间、身形灵巧的弧焊机器人“站”了起来。

  不同颜色的服装代表着选手来自不同的学校,红色代表西安交通大学、蓝色代表重庆大学,绿色则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这是一场弧焊机器人综合技术竞赛。“考的是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场的裁判长李全利介绍,整个比赛持续一整天,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机器人精密安装,也就是把零部件“变”成机器人;第二步是系统开发,即让组装好的机器人动起来;第三步是精度检测与调整等综合技术,“就是让机器人干活儿更精准”。

  李全利说,在以往的国赛中,涉及工业机器人的赛项,只是按照指定要求让机器人完成动作,“而这个赛场上,考验的能力更加全面,对团队整体的能力要求更高。”

  “混编战队”则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强项,有的擅长精密装配,有的擅长控制理论,“智能机器人属于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必须靠这样的团队才能更好完成任务。”

  西安交大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生靳文平观察到一个细节,随着项目的进展,团队中各自分工的角色在发生着变化。在机器人装配环节,起初4个选手一起上,没过多久,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两名选手便成了主力,“他们很明显的优势是操作熟练,动作很快。”西安交大和重庆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则在一旁做一些辅助的工作。而到了调试环节,角色立刻变化了,因为研究生选手掌握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对机器人原理了解更深刻些,调试速度快,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力。在团队的合力操作下,弧焊机器人在铁板上准确地“写”出了“中德”两个字。

  “这样的混合编队很有意思,学校没有水平高低,三人行必有我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江学者赵万华教授说,单凭其中任何一类选手,都不会这么高效地完成任务。

  每个选手都把自己的优势带进团队,彼此在交流中有所收获,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组合在一起的团队,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找到自己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位置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大一本科学生王兴武和张灵旺,与西安交大和重庆大学的另外两名选手组成混编队,参加的是机器人平台设计项目。

  “说是比赛,其实我们一直在互相交流和学习。”能参与这样的“混编战队”让王兴武兴奋,“以前没想到能和本科生、研究生一起做设计。”

  入学快一年了,自动化专业的王兴武喜欢待在实训室里,看着“机器到底是怎么干活儿的”。这样的经历,让他在这个混合小组里显示出了优势,“有的地方我会想,这里的操作设计是不是有点繁琐,明明一步能完成的,设计成了好几步。”

  然而,找到了设计中需要优化的地方,王兴武却发现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很难完成优化的任务。他找来小组中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在程序算法方面很强,我的想法他们很快就能找到相应的程序语句表达出来。”

  赵万华说:“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受益匪浅。”他认为,这是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在课堂学到的东西,一定要知道到底有什么用、怎么用,要让学生亲身体会。”

  对高职生而言,“给你一台机器,首先要用好,当然,这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他举例说,现在智能手机功能那么强大,很多人只用打电话等1~2个功能,“其他的功能就等于浪费。”

  “有人说,将来机器代替人工,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不是找不到工作了?”赵万华说,现在的人才培养,一定要面向未来“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找到自己在未来的位置。

  他还谈到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中国斥巨资购买了不少国外的高端设备,有的上千万,还有的上亿元;却常常因为缺乏高端应用技术人才,使得许多功能闲置,“用不好,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同样一套设备,生产同样的产品,却有着不同的方案和路径,哪一种最优,则考验使用者的智慧。

  “混编战队”的模式创新背后,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搭建起的“双创平台”。2015年11月14日,教育部批复同意在这里建起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一年多来,校长张兴会一直在思考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如何培养出一大批高级技师、一线工程师,打造出瞄准“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蓄水池。

  于是,他请来了国内顶尖的高等院校,包括香港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又请来了国内外一流企业,“大家坐在一起,就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一轮轮的咨询会、研讨会之后,最终达成共识,搭建一个特色“双创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我们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出经验的责任。”张兴会说,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条必由之路。

  
编辑: 王建玲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