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校园风采 正文

莱山村文化礼堂 传国学之礼 展古风雅韵

发布时间: 2017-08-21 09:54:31 来源: 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张静恬 实习生 虞佩含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村口古色古香的景观

  国学礼仪馆外景

  ①

  ②

  ③  

  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坐落着一个千年古村———赤岸镇莱山村。自古以来,这里就有“群山远道而来,至此而止,故名来(莱)山”之说。徜徉其中,草的芬芳,风的清爽,山的曲线,犬的吠声,扑面而来。田园环抱群山为莱山隔出了一方秀木葱茏、芳草鲜美之地,令人心驰神往。

  有着1600余年悠久历史的莱山村,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四时之景,素若春梅绽雪,洁若秋菊披霜,静若松生空谷,艳若霞映澄塘。清晨,看熹微的晨光慢慢照透那凌乱的枝条;日暮,悠悠看夕阳的阴影杳然远逝,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自有一方风情。

  闻名的莱山寺,长留胜迹,依旧钟声闻夜半;羊岭坑水库,水明如镜,倒映着天空的云卷云舒;村口百年古樟,生机盎然,代代荫庇后人……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和精神气概,流进一代代莱山人血脉。如今莱山,多氏同居,和谐相处,亲如一家;文化胜地,瓜果飘香,名不虚传。

  千年古村文脉流长

  大潮飞溅云龙起,仁德绵延莱山出。自梁普通年间(520—527),嵩头陀(达摩)自香山南行至金山,持铁鱼磬截流而济来山,建莱山寺,留铁鱼磬而西至龙邱入灭。千年古村傲立山林,贤达俊才辈出,文脉流长蕴深,尽得江南丰饶。

  史上,莱山村先后曾居住过闻名遐迩的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元末明初太子老师、国史院编修王祎,明朝抗倭英雄朱九龙等文臣武将,他们的名字永载史册,他们的事迹永昭后人。

  据《题凤林王氏家谱序》:“惟彦超公自会稽而徙居婺之乌伤凤林乡折桂里来山之阳水月塘家焉。”这就是王祎始迁祖王彦超从会稽徙居来山村的史实。赤岸镇志办工作人员说:“近日查阅清康熙《义乌县志》卷之八,在《土物》桂(树)条目下,录有王祎写的一首《家居诗》,诗曰:‘家居华川上,及此三百龄,老桂蔽后堂,长槐列前庭。’诗中道出故宅第前有槐树,后栽桂树,以及故宅坐落地点和栽种时间。”

  该工作人员解释道,诗的第一句“家居华川上”,华川者,《义乌县志》就有载:“唐武德四年(621)郡复为婺州,割乌伤一县,别列稠州。六年分置乌孝、华川二县。”乌孝县名延承乌伤之义,西汉王莽篡国,就曾改乌伤为乌孝,东汉复称乌伤。乌孝县衙当在原乌伤古址,分置出的华川县衙不可能在乌孝管辖的古乌伤县城内,据县志记载是在县南之赤岸,自古以来,县城的重要标志之城隍庙,就建在赤岸城山之上。可知,华川县衙应该在赤岸,故有“家居华川上”之句,说他的家在赤岸之上游,今莱山之王泽塘即是其府第遗址。

  先贤先哲永载史册

  据史料记载,五代及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王彦超,宋初率子孙迁居义乌凤林乡(今毛店尚阳一带)来山(今莱山),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后,于莱山寻得一清净地。义乌县志曾载:王彦超少事后唐、晋至周。显德中,累功,转永兴军节度使。官至右金吾卫上将军,封邠国公。

  后梁乾化四年(914),王彦超出生于大名府临清。因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自幼就胸怀大志,气度不凡,制行卓越,时以匡济天下为己任。王彦超少时从军,隶属后唐魏王李继岌麾下,至李继岌遇害,面对残酷的现实,少年王彦超看破红尘,萌生出家之念,后入陕西凤翔县重云山,投晖道人为徒。此后在晖道人的劝说下还俗,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后周时期,是王彦超大显身手,建立丰功伟绩的辉煌时期,他随太祖郭威南征北战,为后周的建立作出不朽贡献,累官武宁军节度使,曾击败来犯的北汉主刘崇。周世宗征淮南时,王彦超败南唐于寿州城下。周恭帝时,加检校太师、西北缘边副都部署。北宋建立后,加中书令,还朝。在历史上著名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事件中,王彦超主动交出兵权乞归田园之举,深为宋太祖的赏识,反留如故。不久王彦超奉命入朝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封颁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王彦超以右金吾卫上将军禄加太子太师致仕,即举家南下经吴越会稽到义乌定居。雍熙三年(986),王彦超与世长辞,享年73岁。赠尚书令。

  在王氏的故宅第,前列槐树,后栽桂树,祈望家族“代有人才、长盛不衰”,千年来凤林王氏族人隐承了先人传家史学“青箱学”之神韵,吸取先贤王彦超身上志、勇、智、廉、忠之精髓,瓜瓞绵绵,顺逆不弃,自强不息。王彦超裔孙王祎便是一个不负先人殷切期许的代表。

  王祎,字子充,号华川,元末明初著名文史学家,《元史》总裁。师从柳贯、黄溍。元至正八年游燕京时写了篇纵论天曾上八千言书,上呈朝廷陈述时弊,宰相嫌其切直,置之不理,王祎感到“所学非世宜用”,于至正十五年南归隐居著述。黄溍编《后妃功臣列传》时,王祎同执笔。因为战乱,回家著述。吕祖谦撰《大事记》,王祎续编《大事记续篇》。尔后又写了大量笔记,成《丛录》一书。十八年,朱元璋率部攻取婺州,祎应征召,被任为中书省掾史。元至正廿一年向朱元璋进《平江西颂》,朱元璋说:“吾故知浙东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渊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授江西儒学提举司校理,累升侍礼郎,掌起居注。上《祁天永命疏》,建议实行“均徭薄赋”,“藏富于民”。洪武二年(1369),召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升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次年把王祎作为近臣,成为预教大本堂(教太子读书)。洪武五年奉命出使云南,被梁王所害。正统六年(1441)谥“忠文”。著有《王忠文公集》、《大事记续编》、《卮辞》等。

  文化礼堂留住古韵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到传统佳节或节假日,莱山村文化礼堂的国学礼仪馆内就会此起彼伏地响起读书声,回荡在山谷间,唤起丝丝久远的历史。

  这是莱山村“诵读经典名篇,传承国学之礼”的活动现场,迎着明媚的阳光,国旗升上旗杆,迎风招展。一曲忠孝礼歌舞表演徐徐拉开仪式序幕。清颜红衫,青丝墨染,舞者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流水行云若龙飞若凤舞。志在高山表现峨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之情。当地村民和义工,用多日的勤学苦练,为观众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舞蹈盛宴。紧接着播放的主题情景剧,以自然、精炼、生动、优美的语言配上演员富有表现力的演出,将主题在剧情的层层递推中逐渐展开,引起观众的阵阵共鸣。整个仪式中,一幅国学的魅力画卷缓缓铺展开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于春风化雨中浸润孩子的人生底色。

  以亲身感受的方式传播孝悌谨信的文化,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架起两代人之间信任和沟通的桥梁,从而移风易俗,改变村风村貌,建立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新村,这便是莱山村国学礼仪馆自建立以来孜孜不倦所追求的方向。近年来,更是将村里自2009年开始已举办8届的暑期夏令营活动融入文化礼堂这一新场所中,作为莱山村文化礼堂的重要配套活动。这座历史悠久的老祠堂在新时代发挥了自己“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教化功能。

  回望莱山村历史,明代大儒王袆出自莱山,再加上村内自古便富有浓厚的忠孝礼仪传统文化氛围,因此发展以国学礼仪为主题的文化礼堂的想法一经提出,便立刻得到全村、相关部门乃至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大潮挤至偏小一隅,利用老祠堂改建成国学馆,在村内培养专门的老师,以教育的形式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文化礼堂负责人道出了所有人的心愿。

  莱山村文化礼堂建设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在村两委的积极带动和村民的齐心协力下,仅用一个多月就建成了,并以朱大华宗祠为场所建成了国学礼仪馆。国学礼仪馆内设有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六艺厅。历史先贤的故事、文化前行的脉络……随着厅内摆设的传统器具、图文介绍,绘声绘色地为来人进行演示和教学。成长仪式、入学仪式、待人之礼、言谈之礼等等,传统礼仪在国学馆内与现代生活点点滴滴相容,从日常生活、待人处事等方方面面对当代青少年作出新要求。

  ①莱山村文化礼堂外景

  ②热闹的文化礼堂大舞台

  ③国学礼仪馆一景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