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篆刻骆宾王诗》序

发布时间: 2017-10-19 09:21:06 来源: 义乌商报 作者: 海飞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侠气上云空”。浙江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86岁高龄的吴亚豪先生的《篆刻骆宾王诗》,是我国汉字特有的篆刻艺术和“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的完美结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崭新呈现,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文化盛事。

  篆刻,是汉字篆书与印章镌刻有机结合的文化标识,是以书法、章法、刀法三位浑然一体而独树一帜的印章艺术,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东方文化、中国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以一枚红色醒目的“中国印”昭示天下,震撼世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7岁的“神童”骆宾王,用短短的18个字,写下了一首传至永恒的咏鹅诗,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意境清新、形象生动的白鹅戏水图。骆宾王也从此开启了自己“瑰才卓行”、“词华冠代”、刚正不阿、“大节高风”的人生之路。《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从军行》《为徐敬业讨武曌书》……家国情怀,赤子之心,跃然诗文。

  历史,是不会亏待有益于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骆宾王一生力求进取,但一生历经坎坷,乃至于在人生的最终归宿处,也死不见其所。然而,这无损于骆宾王的伟大,无损于骆宾王的传世。1400多年前悄然隐身的骆宾王,大概不会想到,开放的中国,崛起的中国,腾飞的中国,家乡义乌会出现势不可挡的“骆宾王热”:“宾王路”“宾王市场”“宾王公园”“宾王中学”“宾王小学”“宾王幼儿园”“宾王文化研究会”等一系列经济、文化、教育机构和场所蜂拥而起,骆宾王文化和骆宾王精神的研究和传播深入广泛。《篆刻骆宾王诗》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中应运而生,无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和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真真正正的印记。篆刻艺术,源于生活,重在实践,根扎民间。

  吴亚豪先生,1932年出生于浙江平湖,20世纪60年代初到义乌任教,既是一名献身教育的人民教师,也是一名痴迷、酷爱篆刻的“治印人”。他自幼习书作画,喜爱竹刻,尤迷篆刻,学印治印60多年,历尽千辛万苦,不减追印初心。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先后为香港回归、北京奥运、建国60周年大庆、义乌名人、义乌精神等创作制印了一系列篆刻精品。2014年3月,吴亚豪先生出版了刻有32首词、458枚印的《篆刻毛泽东词》专著。2015年10月,又出版了刻有31首诗、366枚印的《篆刻毛泽东诗》专著,开创了毛泽东诗词篆刻出版的新篇章。80多岁的吴亚豪先生在篆刻之路上攀登不息,用4年时间创作了《篆刻骆宾王诗》,计53首诗、469枚印,创造了自己篆刻史的新纪录。

  近半千枚印章,印面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印文“朱”“白”相间,粗细相映,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印篆古朴浑厚,刚健豪壮,笔势潇洒,圆润飘逸;刀法轻重自如,深浅适度,涩凝顿止,恣意畅快;印章离合稠叠,疏密不弃,奇纵跌宕,韵味无穷。显而易见,《篆刻骆宾王诗》已经达到了一个难能可贵的艺术高度。

  诗奇千载颂,印美万代红。《篆刻骆宾王诗》似歌如画。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