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等候入场的艺考考生。富宇摄
一年一度的艺考正在各地陆续举行,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艺考报名人数再度增加,“艺考热”仍在持续。艺考为何火热不减?是否能被看做是高考的“捷径”?是否还有各种问题存在?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艺考热难降
“编导题也太基础了,也可能越基础越容易让人忽视吧。”来自湖州的小杨刚参加过2018年浙江省编导艺考,她表示,不紧张是假的,但这次经历也让她收获颇多。
在浙江,像小江这样的艺考生还有很多。浙江卫视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省艺术统考有超过1.1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2000余人。对于小江来说,竞争的难度又加大了一点。
今年的艺考热仍在持续,对于很多地区的考生来讲,他们也将面临跟小江一样的处境。从数据上就可见一斑。记者梳理了各省公布的艺考报名人数发现,2018年陕西省艺术统考总人数超过1.7万人(据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公布数据),其中,美术生较去年增加1000多人。而江苏省的美术统考有3.2万余名考生参加,比去年增加约1000人(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数据)。不过,也有地区艺考人数有小幅下降,甘肃省艺术类专业统考共有2万多人报名,比去年减少1222人(据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公布数据)。
资料图:考生在表演中。翟璐摄
“近年来,人们对文化生活和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主任李都金曾表示,艺考火热背后跟社会与市场需求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艺考被认为是走捷径的“代名词”——文化课成绩不好,只能通过艺考来完成大学梦。不过近年来,学生们参加艺考的原因则更加多元。有很多考生是奔着兴趣而来。来自云南的阿雯就热爱画画,目前她正在准备艺考,虽然每天很累,但她表示,“自己选择的路不需要抱怨”,在备考期间,她坚持写艺考日记来鼓励自己,她说,“为了画画什么都值得”。
不过,“明星效应”、“一举成名”等因素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影视明星不断涌现,因为某个明星或抱着成名目的而走上艺考路的考生也越来越常见。
资料图:培训班里,考生正在打磨技艺。张斌摄
艺考热背后
艺考火热的同时,记者也发现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在今年艺考刚开始时,就有媒体报道,一种作弊“神器”在美术考生中流传,它叫隐形贴,是一种印有素描、水彩图样的小贴纸,可贴在水杯、纸巾上带入考场。隐形贴在网上就有售卖,有的网店甚至月销千笔。
除了作弊,还有疑似的“泄题”传闻,其中不乏培训机构的身影。在山西艺考结束后,有网友称太原舒曼学校的第四次模拟试题与山西艺考试题相似。中新网记者致电太原舒曼学校,校方告诉记者,是学生走出考场后,为了核对成绩,把答案写在了第四次模拟考试的答题纸上,并且拍照加了水印“供考生参考”,最后却被误传误转到网上,成了“泄题”。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普通高校招生考务处也告诉记者,网上所传是虚假信息,这次考试不存在泄题事件。
资料图:练功房里艰苦的训练。中新社记者佟郁摄
近些年,教育培训机构可谓遍地开花,而这其中,艺考培训机构则是较特殊的一种。艺考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多数要依靠培训机构的艺术集训。在记者接触的艺考生中,大部分都有在培训机构学习的经历。艺考集训花费不菲,在一个艺考贴吧里,有网友提问,艺术集训需要多少钱?下面的回应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相比其他教育培训,这无疑是一笔大开销。
也正是在这种利润诱惑下,近年来,艺考培训机构成批涌现,为了吸引学生报名,很多培训机构不惜虚假宣传,记者就曾见到一个考生的成绩出现在多个培训机构的网页上。也有一些培训机构借机炒作,暗示考生能够押题甚至提前搞到试题。
资料图:艺考考生在参加美术专业考试。张勇摄
艺考不等于走捷径
“艺考真的不是捷径,比文化课付出的要多得多。”来自内蒙古的艺考生小薛在回答“艺考简单吗”时如此表示。来自广西的小谭则表示,学过才发现真的难。她的艺考成绩刚出,结果并不理想,她说,希望一个月后的校考能够考好,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父母。
实际上,艺考的可变因素很多。近年来,各大知名艺术院校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课成绩相应提高,艺考生要考上心仪的学校可谓难上加难。
在2017年艺考时,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主任李都金就曾表示,以往报考基本都是美术特长中学的学生,但是近年来来自重点高中的生源明显增加。
资料图:一次模拟考试中,老师穿行在15000张肖像画中,为画作打分。中新社记者韦亮摄
“艺考热不是坏事,但以成名为目的的考生在选择上应该更慎重一些。”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魏松曾表示,学艺术越来越容易,但进入艺术院校的学生,应该是因为热爱去选择,而不是因为明星效应,因为想成名而走上这条路。”
著名导演、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陈凯歌则表示,再多学生想考艺术院校都拦不住,因为他们怀揣艺术梦想,但他们是否真的具备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的资质,则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教育问题。
考生要谨慎报考,艺术院校也应有相应对策。陈凯歌建议,学校不仅要面向高中毕业生,还应该向更多社会人士敞开大门,“选择电影作为职业,应该有不同的途径。”魏松则认为,艺术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来招生,不要盲目扩大招生,并应制定统一的艺术类院校学生的考试规则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