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其本质已经从维持个体生命的基本属性,发展到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的更高境界。例如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和’,不仅体现在原料配方、烹饪技术创造等方面,对大学生培养也有一定意义,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我们都应以平和之心待之。”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餐饮管理系桑健老师在讲授《饮食文化概论》课时,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还传授学生做人、做事之道,立德树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北京联合大学近年来挖掘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主阵地,进行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生动实践。
让“课程思政”有机浸润
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北京联合大学党委紧密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北京联合大学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等文件。学校党委还在北京市属高校率先制定了《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要求各门课程都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最初,老师们不知如何将思政的内容融入课堂,只是生搬硬套地做到“课程”+“思政”,针对这一情况,学校组织老师们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交流,经过反复摸索与实践,老师们慢慢“开窍”了,“许多老师开始主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教书的同时育好人。”学校教务处处长齐再前介绍。
“课程思政就是要挖掘、发挥各门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中。”学校党委书记韩宪洲谈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参与面广,全校15个二级学院全部参与并制定了“课程思政”实施细则。70个专业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全校近一半的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选树了一批典型教师,建设了27个示范课堂。
与此同时,学校党委组织部通过基层党支部活动立项重点培育项目、一般培育项目支持教工党支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韩宪洲介绍。
将“北京元素”融入“课程思政”
考虑到学校的功能、特色与定位,北京联合大学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将“北京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老师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北京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李润杰同学说。
与此同时,为鼓励广大教师自觉深化对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适应新时代要求,北京联合大学还建章立制,形成“校院整体推进、系(部)主导、教师主体”的工作思路,并统筹线上线下各方面资源,推动形成“学校有氛围”“学院有特点”“专业有特色”“课程有品牌”“讲授有风格”“成果有固化”“教师有榜样”的思政工作新格局。
经过不断探索,如今,学校的老师们已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简单增开几门课程,也不是增设几项活动,而是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所有课程,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