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其中包括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即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制造业来说,缺乏技能型人才将寸步难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密集型劳动力需求渐趋饱和,而技能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揆诸现实,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仍然不足。春节之后,进入招工旺季,不少地方又出现高薪招不到高级技工的现象。
技能型人才有效供给不足,既存在刚性短缺,也有结构性问题,后者表现为人才匹配度不足。需求端,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新职业不断涌现——人社部拟发布的15个新职业,如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等,都是近年才出现的;供给端,由于职业教育存在着滞后现象,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1+X证书制度”从技能型人才供给端着力,让职业院校学生不仅拥有学历证书,更有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专多能”以提高他们的适配度,无论对学生还是企业,都是一个利好。
“1+X证书制度”初衷虽好,推进过程仍有许多细节要处理好。比如,“1”与“X”的关系问题。“1”仍然是主心骨,没有了它,“X”也无所依附。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引导学生恰当处理两者关系,避免出现重“X”轻“1”现象。再如,“X”含金量问题。职业教育,证书不可少,可技能更重要。“有证无技”或“技不配证”,也将徒劳无益。从过往实践来看,职业资格证书“掺水”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机构和个人随意举办考试、培训、认证,乱收费、滥发证。有些“速成”培训,只要缴纳足够费用,几天就可以发证。这样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哪有什么含金量?
职业教育改革是一盘大棋,下好这盘棋,既要有举重若轻的大气度,也要有举轻若重的认真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