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教育热点>基础教育 正文

孩子要上一年级,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 2019-07-23 15:25:2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7月5日晚,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请来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首席专家赵石屏和中国教育报深度版主编王强,一起讨论如何理解“严禁小学化、坚持零起点”,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顺利适应上学的要求,幼小衔接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做好最基本的入学准备。

  学之初的第一步是适应是让孩子爱上学

  王强的女儿刚上完一年级,谈到这一年对家长最大的挑战,他说:“就怕孩子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节奏。总觉得女儿基础较差,语文识字量小、数学口算能力不强、英语单词记不住,一看到她的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心里就很担忧,生怕她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其实,家长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开好头。对此,赵石屏分析说,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有两个“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虑问题周全,二是不可能长时间专心。还有三个“容易”,那就是容易忘记任务,容易被打扰,容易缺乏自信。“这些都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而不是他们的缺点,在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正常的,家长切忌看成缺点去批评。”

  赵石屏认为,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几个节点中,幼小衔接要求的能力跨度是最大的,除了知识衔接,情绪和社会性也需要先适应再发展。小学教育规范程度很高,教学时间、课程设置、作息要求都很规范、严格,整个家庭都要配合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生活节奏。“随着老师的不断要求、规训,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会一天天发展起来,跟不上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如果家长严厉地惩罚纠正,不仅效果差,还损害孩子上学的积极性,损失就大了。”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过渡,更是转折,是从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到以课程和教学为主的重大转折。”赵石屏强调说,如何与人共处,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表达想法,如何解决矛盾冲突,如何体谅他人,如何分享、合作,都是孩子学之初的重要功课,一定要提前做准备,“但是很多家长陷入了知识准备的误区,不懂得要在习惯、兴趣和方法上提前准备。”

  观察女儿上小学一年来的变化,王强感慨颇多:“一是更自律了,每天回家做作业都还算认真,会对照自己记的作业清单一项项完成作业;二是结交了一些新朋友,表现得更加自信一些了,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了。”王强发现,女儿对自己喜欢的课,比如天文社团活动、口风琴音乐课,就会非常期待。

  对此,赵石屏说,一年级起步的重点不在分数而在适应,是让孩子爱上学,这是小学一年级家长最大的任务。“喜欢是儿童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学习动力,孩子喜欢写字才能写好,喜欢上学才能学习好,喜欢学校才能更快地适应学校。”

  是否有必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赵石屏说:“教育主管部门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坚持小学一年级必须从零开始,因为提前教学会严重干扰儿童正常的智力发展。”因此,赵石屏建议家长在幼小衔接的准备上,眼光不能只盯着一年级,至少要看未来的12年,注重培养孩子的学校习惯、自主意识、自控力、理解力和适应能力、自理能力等,三年之内能够基本适应都是正常的。

  养成紧跟老师、自己做、不拖拉的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本身的行为习惯、用脑习惯,听课、作业、复习、检查的习惯,与学习有关的睡眠、饮食、运动习惯等。对一年级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学习习惯有三个:紧跟老师、自己做、不拖拉。

  对这“吉祥三宝”,赵石屏具体分析说,紧跟老师不仅指眼睛跟着老师,大脑的思路在老师讲课下指令的时候更是跟着老师的,这是保持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自己做,是孩子独立面对自己的全部学习任务,一开始家长可以支持但一定不能替代,要让孩子明白‘读书是我的任务,我自己要认真独立地完成’。”赵石屏建议家长要从穿脱衣服、起居洗漱等小事训练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从最简单的料理书包开始,逐渐学会料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家庭建设等各种责任,“自己做,说小一点儿是料理自己的学习,说大一点儿是料理自己的人生。”

  针对王强说女儿在写作业时有些拖拉的现象,赵石屏指出,一般来说,拖拉的孩子往往比较被动,始终是被安排的。还有一种拖拉的可能性是学习任务比较多,孩子觉得棘手,有畏难情绪,也会拖拉。“刚上学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但一定不要催他,一定不要把掌控权完全放在自己手里,要相信孩子,凡是孩子自己能安排的就交给他安排,哪怕他刚开始安排得不够好,也要少批评多鼓励,只要好一点儿就不要吝啬表扬,尽可能在一到三年级之内基本纠正孩子拖拉的毛病。”

  培养孩子好习惯有什么诀窍?“重复、再重复,每天如此,温和地坚持,直到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在这方面,赵石屏建议家长要向老师学习,“一、二年级的老师会通过不断重复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也要和学校保持一致,一到三年级要把习惯养成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至于家长如何做到“温和地坚持”,而不是“大吼大叫”,赵石屏说:“家长不需要讲多少道理,更不需要喋喋不休。家长的坚持,其实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明白上学并不只是好玩、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做的事情、有困难的事情也要做好,要努力做好。”

   “半学习”状态需要“慢教育”心态

  王强回顾孩子上小学一年来的变化,深有体会地说:“其实,这一年走下来,我觉得有些知识性的东西,时候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懂了,用不着当时非要逼孩子完全弄懂。比如这学期学习认元、角、分,我女儿最开始学时总是弄混,我费了很大劲儿教她,看她还是出错就很生气,结果现在她已经完全明白了。所以,过度逼孩子不值当,家长要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孩子。”

  对此,赵石屏指出一年级孩子处于“半学习”状态,孩子一半时间玩、一半时间学,处于半游戏半学习的转变中,家长要用慢教育的心态去细微地引导孩子:“眼光要放到孩子3年或6年以后的发展,心态一定要淡定,就像马拉松长跑的裁判判输赢是看终点不是看起点。12年是一个长跑,这个长跑中间的能力生长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要有慢教育的理念。”

  关于辅导孩子学习这个话题,赵石屏主张,家长既然要辅导,就要照着学科教学,往专业性去靠,但相比教师的专业指导,家长的优势是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赞扬,“在孩子作业对错的问题上,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严格讲,他们不会做或者做错了反而是正常的,没有学会、稍微迟钝一点儿,真的不用批评”。

  赵石屏特别强调家长要研究问题究竟在哪里,不要认为指责孩子是理所当然的,要学习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方法得当,就会唤起儿童的想象力,一骂,把孩子的灵性骂回去,损失就大了。因为儿童解读成人的批评或表扬,首先读的是情绪,尽管家长口头上说没关系,他们也能读出你是不是真的在生气”。

  孩子放学后要不要上补习班?赵石屏明确指出这种学习方法叫低效的重复,是不可持续的,素质教育当从操场开始,“校外补习应该首选体育项目,比如足球、游泳、羽毛球、舞蹈、跆拳道等能够充分活动的运动项目。孩子一定要有奔跑、跳跃、游戏、猛烈的呼吸,才能获得充沛的学习精力”。

  赵石屏引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对“充分的身体活动”的基本要求,提醒家长要知道“6—17岁儿童青少年,每日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以及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可惜现在多数一年级孩子都未能享受这种“大汗淋漓、猛烈呼吸”的运动之乐,而“睡眠不足和运动不足,是孩子学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