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校园风采 正文

义乌校园:缔造城乡最美风景

发布时间: 2019-09-08 12:20:1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张静恬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佛堂小学古朴典雅 陈俊鹏摄

  中国义乌网9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清朗澄静的天空下,一幢幢整洁明亮的校舍映衬在蓝天白云、绿草红花之中,于城乡大地徐徐展开一幅幅各具风韵的画卷。匠心勾勒出的生动画面中,学生们稚嫩的脸庞,正沐浴着阳光雨露,绽放如花笑靥,满溢着近年来义乌教育建设所带来的浓浓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义乌稳步推进“百园工程三年计划”“校园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老城区学校迁建、改扩建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共开工新建、迁建、改扩建教育项目120项,大手笔绘教育蓝图,高配套促学校发展。

  初秋,行走在全市各大校园,道不尽美丽的风景。目之所及,是一道道靓丽的校园景观;耳之所闻,是一阵阵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心之所向,是一声声对教育发展的美好期盼。

湖门小学农民画争艳 张静恬摄

  创建“人文校园” 打造校园文化典雅风景

  科学的谋划布局下,一幢幢教学建筑、一处处校园景观,移步换景、文景交融,缔造着城乡最美的风景。近年来,义乌校园文化景观的深入建设,实现着以景感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在师生间传递着向上向善的蓬勃力量。

  晨光透过错落有致的树木,洒落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古韵幽香的佛堂小学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跟随着学生们轻快的脚步,走进这座如诗如画的校园,曲径通幽处,石刻诗词小巧精致、白墙黑瓦古朴自然。行走其间,如同踏访在一座古色古香的江南园林之中,处处皆能寻得典雅的景致。

  2018年初,精雕细琢的二次改造锻造了老校园如今“脱胎换骨”的美丽变化,在全体师生的集思广益下,传统书法、百家姓、唐诗宋词等中华文化瑰宝,成了装点校园的文化素材。书写于外墙、装点于楼道,化无形为有形,贯穿于随处可见的校园景观之中,令传统文化于潜移默化间传承。

  “以诗为内容,以书法为形制,让文化融入学校的建筑之中,让校园成为诗情画意的化身。”谈及校园景观改造的初衷,佛堂小学校长季慎钢介绍说,学校文化景观的匠心营造,构筑了传统文化连接现代教育的大道。徜徉其上,不仅学生们可以探寻求学之道,教师也可以求索育人之道。古今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成为功在千秋的事业。

  如果说佛堂小学的古典校园景观是对悠长历史的回望,那么后宅街道湖门小学则用传统农民画与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的形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实现了双赢。乡风乡情、时代发展、历史演义、画本故事……不同内容的农民画装点在校园角角落落,形成一处处“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校园景观。聆听着校长丁肖忠的细致介绍,跟随着农民画这项民间艺术奇葩在校园的绽放足迹,很容易便进入由色彩斑斓的画笔所描绘的浓郁地方民俗风情文化之中。

  “后宅街道是义乌农民画的起源地,湖门小学又是义乌农民画的非遗传承基地。在2018年学校改造投入使用后,我们便决定将这项民间艺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校园建筑为载体,打造农民画的‘大画廊’。”丁肖忠说,这些作品大都由本校学生亲自绘画。在一幅幅色彩鲜艳、淳朴本真的农民画跃然纸上的过程中,文化种子便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

  大陈镇楂林小学用传统竹编技艺打造竹韵校园;佛堂镇田心小学以弘扬书法特色来构建墨香校园;赤岸小学以丹溪文化为底蕴打造人文学校新名片;大陈镇东塘小学以手绘鹅卵石画绘出校园新风景……不同文化特色的注入,打造了不同风景的美丽校园,令义乌流光溢彩的历史文化在校园中生生不息。

  近年来,逐渐深化的文化自觉,助推着义乌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成为常态。将校园环境打造成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条通道都富有内涵,每一个设施都发挥育人功效,成为学校建设中各方的共识。以自身文化发展特色为切入点,“一校一品”校园景观格局正在形成。

义乌中学景色如画 石孟钰摄

  建设“智慧校园” 打造现代化教育前沿风景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是传统学校教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近年来,义乌各所学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也随之进入新时代。

  近38000平方米的土地上,STEAM大楼、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等拔地而起,优美、灵动的连廊将各区域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于义东的土地上成功矗立起一座“童真的、充满梦想的”现代化校园。

  9月1日,廿三里一小开学第一天,便从这所百年老校的全新亮相中开始。学生们牵着父母的手信步走入新校区,每一处景观、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着勃勃生机。满怀憧憬的新学期旅程,便在一幢幢美观现代的建筑间顺利启程。

  “在这里工作了18年,以前做梦都没想到我们乡镇学校能拥有这么先进的办学条件!”该校副校长陈仙红一边带着记者参观配套齐全、设施先进的新校区,一边自豪地说起老校园迁建所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毗邻工业园区,校舍陈旧拥挤,是往昔廿三里一小给人的固有印象。1000多名师生挤在简陋的空间里,教学、就餐基本全在一间教室完成。“学校有教学实力,但无奈被现实的办学环境所局限。”陈仙红说,“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外界评价,也寄寓着相关人士对学校进行“腾笼换鸟”改建的期待。

  2017年开始,在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廿三里一小进行整体拆除并另辟新址重建。同时,廿三里一小也以现代化校园建设为契机,逐渐走向现代化教育,以智慧校园的建设带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智能黑板和电子班牌,轻轻一触、一拉,便能迅速进行信息传递和场景转换,打造全新互动教学模式;在STEAM大楼里,学校将陆续开设无人机、机器人、木工等课程,带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寻找探索世界的方法。”陈仙红介绍道。

  迎接智能新时代,拥抱教育向未来。与此同时,在稠江街道的宋庆龄幼儿园教室内,墙顶的监控设备正细致地“观察”着每位孩子的点滴学习情况与生活细节,严谨的数据分析背后,一份系统的孩童成长档案正在科学生成,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加客观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

  “这项SAS智能助教系统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合作研究,此次在义乌园区的运用,在浙江省也尚属首次。”宋庆龄幼儿园园长方珺介绍说,该项智能系统以特有的“观察-记录-评价-课程设计”为基础,推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落地实践,促进义乌学前教育水平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正为义乌全市“智慧校园”的建设鼓起风帆。在立足于根基深厚的办学文化传统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大潮,义乌学校正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逐渐形成智慧学校生态体系,打造着现代化教育的前沿风景。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