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教育资讯 正文

增厚录取通知书的价值底色

发布时间: 2025-08-28 09:26:0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远看是本书,翻开是盏灯;附赠的水滴形吊坠,含有来自南极的海水;内页纸张由蘑菇菌丝制成,可以食用……近期,各大高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在网络上掀起一股“晒书潮”。

  打开一份精心设计的录取通知书,就仿佛推开了一所学校的大门。从一纸通知到盲盒礼包,录取通知书让人眼前一亮,折射高校形象的创新传播。这些创意巧思,构成了快速连接学校与学生的纽带。

  在社交平台上被竞相“曝光”后,录取通知书逐渐成为人们眼中自带流量的公共文化产品。这些设计巧思之所以被聚焦和凝视,也在于将高校的文化品格、精神气质寄寓在一纸通知书的方寸之间,人们由此品评观赏,抒发着对知识的崇敬、对教育的尊重。

  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在设计录取通知书时,要注意杜绝“为卷而卷”的浪费、东拼西凑的抄袭、杂糅聱牙的表述,避免华而不实、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不仅要利用好这个窗口,实现教育之善、人文之美的具象表达,而且要将宏大的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巧妙融入其中,让学子们充分感受到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比如,有的学校附赠本校科研团队培育的玉米种子,将科研精神播撒进学子心间;有的学校将定点帮扶县的特产,随通知书一同寄送,传递守望相助、学成报国的家国情怀……种种创新,让录取通知书不再只是知识殿堂的“入场券”,内里还涌动着文化浸润、品格涵养、精神传承等内涵,成为不折不扣的大学第一课。

  上新更要上心。一所学校真正打动人的,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是薪火相传的文化底蕴,更是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这些宝贵的精神内核,不仅增厚录取通知书的价值底色,更应该贯穿于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录取通知书真正成为承载大学形象、彰显教育理念的金名片。

  《人民日报》( 2025年08月27日05版)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