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青少年需要差异化的挫折教育
然而,当人们开始重视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悲剧还在不断上演。
去年年底,一位泸州19岁少年在微博上直播自杀经过。“对不起大家,我真的要死了。”微博发出后,迅速引起众多网民围观。据新京报报道,网民报警后,当地警方找到了他。但不幸的是,这位少年最终还是死去了,家人试图找到他自杀的答案,却无任何收获。据死者的朋友猜测,可能与“女朋友向他提出分手”有关。
更加令人心痛的是,青少年中间甚至还出现过相约自杀的案例。据潇湘晨报报道,7月3日凌晨,湖南长沙望城区金源旅馆就发生了一起类似事件。事后17岁的大男孩获救,但24岁的女研究生却不幸死亡。据女孩家长介绍,死者因为疾病影响了学业,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而这不是她第一次选择轻生,6月底时,她也曾与网友相约去云南自杀,幸而被家人及时截住。
许燕说,相比成年人,青少年选择自杀更多的是“一种冲动行为”。陕西省心理学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高级心理教练李豫成也曾表示,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在瞬间,但导致这种行为产生的基础往往是长期积累而成。面对同样的挫折、困难,是应对自如还是走上绝路,与个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抗挫折的能力密切相关。
如何提高青少年抗挫折的能力?在许燕看来,学校也扮演着重要角色。2012年1月开始,许燕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有关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这项基于1万余人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期”是初一、初二和高一。许燕认为,学校应针对这三个关键节点,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初一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应该加强对其学习的投入,帮助他们适应因升学导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初二则需要关注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提高学生与社会接触的能力;而对于高一学生,除了解决好前述两个问题外,还要帮助学生处理好‘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李献云也提出,学校心理教育要结合现实的情况来教,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她也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不少学校已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咨询师、心理老师等人员,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还应继续加强。“现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针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人才都有很大进步空间,这直接影响了广大在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战胜挫折“纸老虎”需全社会合力
对青少年的成长来讲,家长和学校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李献云也表示,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家长和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比如,出现心理问题应该及时救治,这样的共识尚未真正达成。”她说。
李献云发现,虽然如今重视心理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但社会对心理疾病的歧视仍然存在,这也导致一些患者对心理疾病的羞耻感很强。部分家长甚至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藏着掖着不去看”。
“但事实上,对于已经有心理疾病症状的孩子,比如心情不好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影响到日常学习、生活,导致效率极其低下时,就一定要及早接受专业治疗,及时进行干预,才能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李献云认为。
“父母要想清楚,如果继续不带孩子看病,好处在哪,坏处在哪。”她说,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自己害怕某个东西,就不敢带孩子去面对。
同时,李献云也表示,现如今校园霸凌事件、虐童事件等多发,也说明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一个社会问题。前不久发生在贵州毕节的4名留守儿童服毒自杀事件,让她深感痛心。她认为,父母关怀的缺失是一方面,社会也应该予以更多关爱。
“真正站在挫折面前,你才会发现,一些东西其实就是纸老虎。”李献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