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北魏时期开凿的宁夏须弥山石窟 在浙大可以看到

发布时间: 2015-07-27 08:59:25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中国最神秘的石窟。

  1500多年前,如果不是北魏时期开始、前后历经了1000多年的开凿,这里仍然是一座地质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岩山群。

  1500年后,这个传奇之地正在经受时间的考验。如果没有精准的高科技记录,所有雕像的千姿百态、石窟中的房梁架构,今后可能只是个传说。

  7月下旬,钱报记者跟随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科技考古团队,前往宁夏固原须弥山,看看科学家们如何用考古学、计算机学的新方法,为将来的人类,存下珍贵文物风华绝代的样貌。

  1400多年风蚀

  洞窟石像依然完整

  公元2015年7月,我们走进须弥山第45窟。因为朝南的洞口有一束侧光,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立着的佛像。

  第45窟位于圆光寺,是须弥山的一个在建造时期、风格和修护上,都比较有代表性的洞窟。

  45窟进深有6米,顶高4.1米,是一座平面方形、四坡顶、中间有中心柱的塔庙窟。边宽3米的中心塔柱,直达塔顶。

  历经1400多年风蚀,及1920年8.5级大地震,这个石窟仍完整保留了45尊1.8米至2.5米的造像,也是须弥山现有的保存得最完整的北朝时期的石像群。

  浙大文化遗产院石窟考古领域专家李志荣教授告诉我,从菩萨清隽、安详的脸庞和印度佛教的穿着打扮可以判断,这是北周时期的石刻造像。

  李志荣打开手电,照亮洞窟,我们这才看清两尊北周佛像中间,中心柱主佛龛中的佛像。

  这尊造像很有意思,“是一尊北周开凿时期的石像和明中期泥装痕迹共存的佛像。”

  通俗地说,这尊盘坐的佛像,最早是北周时期雕刻的,但在明代之前已经残损。所以在明朝中期,这里曾经来过一批工匠,他们在北周石佛外头,裹了一件泥塑的外衣。

  之所以能够推断出这层泥“上装”的时代,因为泥装带有明显的明代时期汉传佛教的佛像造型特点。

  穿越千百年的手艺

  现代人望尘莫及

  先期考察45窟时,考古队专门请来了固原隆德县90岁的杨栖鹤老先生,来鉴定这两个历史瞬间的交融。

  杨氏家族从清光绪年间,一直以家族口、耳、手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泥塑工艺,杨老是第四代传人。

  杨老只看一眼泥装的断面,或者一摸掉下来的泥皮,就还原出了当年明代那个经验老道的手艺人的工作情形——

  “明代的这次修复,用泥就取自这座山,是用这里的红砂砾作原料,添加了纤维、胶等物质后,用古法工艺搅拌而成。”

  “明朝的工匠,非常尊重北周时期的工艺,衣纹、结带,都按照北周时期佛像的特点来造型。”

  杨老说,在泥塑成型之后,再施加颜料进行彩绘。颜料涂完,再涂一层金色固定,用鱼皮、动物骨骼熬的胶水,给泥装“刷蜡”。

  还有一处工艺叫杨老赞叹不已。东面的佛龛,有一尊佛像的手臂已经遗失,但是在关节处能够看到一个方形的木头。

  这是明代那次修补留下的痕迹,“当时可能佛像的头、手部都有残损,在原来的石像身体上架不住了,所以插一个小木桩,相当于植入一个骨骼,再抹上泥塑,来修整石像。”

  王宇告诉我,当时杨老一看到这几个小木桩打入孔的方法,不禁对身边的人感叹,“一看这手艺,肯定是非常有经验的工匠做的。”

  

 [1] [2] 下一页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龚双林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