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是一位优秀的园艺师,她尊重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懂得将它们摆在合适的位置,让它们尽情享受阳光。”“杨老师就像一盏明灯,领着孩子和家长一起幸福成长。”……说起义乌市江滨小学二(3)班班主任杨守仙,家长们无一例外地对其竖起了大拇指。
小学教师该为孩子的一生做怎样的奠基?从教1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的杨守仙一路探索。最后,她将核心词定于“幸福”二字,并为自己所带的班级起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幸福专列”。“班主任是‘列车长’,孩子是‘小列车员’,家长是‘大列车员’,‘幸福专列’满载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爱意,驶向幸福的彼岸。”杨守仙对“幸福专列”作了生动诠释。
如今,杨守仙当“幸福专列”列车长已有7个年头。她的幸福故事装了满满一火车……
“幸福专列”的动力源
在杨守仙的“幸福专列”上,每位家长都是“列车长助理”。杨守仙说:“许多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会有挫败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善于处理和家长的关系,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她认为,友善、主动是教师走近家长的“不二法则”,也是“幸福专列”的动力源,双方只有彼此信任、目标一致,才能共同到达幸福的彼岸。
开学初,“列车长”杨守仙都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编制的《大列车员手册》送到每一位新生家长手中。在这份长达6页的《大列车员手册》中,不仅有学生的功课表、作息时间表,还有“大列车员”的入门指导。
为了让家长更认同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为了记录下孩子在“幸福专列”上的每一个感动瞬间,从2002年开始,杨守仙坚持在QQ空间里写班级日志。在她的日志里,处处能嗅到幸福的味道:“今天早上陈睿一见我就张开双臂冲向我,嘴里喊着‘杨妈,我很想你’,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泛红了。”“今天和孩子们一起跳《小苹果》,好像重新回到了童年。”……13年来,2700多篇饱含爱意的班级日志换来的是家长的热情回应与全力配合。
“幸福专列”的运营中心
杨守仙深知,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师之力,如果能合家长、社会之力共同教育孩子,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带着这样的思考,“列车长”杨守仙开始适当“放权”,让家长承担部分工作。每周五,杨守仙都会拿出25分钟时间开展“大列车员课堂”活动,授课的正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
“幸福专列”的“大列车员课堂”里,每个学生家长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一堂主题课:滑翔爱好者给孩子讲述追风的故事,旅游爱好者带领孩子周游天下,热爱厨艺的辣妈带来色香味俱全的烘焙课,茶不离手的老爸边品茶边述说悠远的中国茶文化……
除了参与教学,家长们最重要的工作还在于后勤保障。“幸福专列”有一个运营中心,家委会是运营中心的核心成员。运营中心既有会长、副会长,也有会计、出纳、摄影师、协调员、组织委员,每个职务都有明确分工。
今年初,“幸福列车”又成立了微信运营中心。作为家委会的扩大组织,更多家庭成员加入了微信群,线上线下联动为班级工作分忧解难。现在,“有事找运营中心”已经成了“幸福列车”所有“列车员”的共识。
“幸福专列”的“幸福银行”
为了让“幸福列车”行驶得更有目标,杨守仙和学生一起制定了“幸福银行活动方案”。中队长任“总行长”,选举产生“分行长”,“银行柜员”竞聘上岗。学生做的每一件好事、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都可以储蓄在“幸福银行”。透过“存折”的储蓄额,家长们能清晰看到孩子的成长脚步。
“老师,这孩子什么也做不好,我们也拿他没办法。”一位学生家长曾这样在杨守仙面前评价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否定对于一个一年级孩子来说太过沉重。”杨守仙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帮助这位家长眼中的“笨小孩”树立自信。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守仙发现“笨小孩”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扔进了垃圾桶。抓住这一细节,杨守仙当即给他的“幸福银行账户”存上了“厚厚”一笔,并在班级里进行了隆重的表彰。之后,杨守仙专门为“笨小孩”成立了“幸福专列保洁公司”,并任命他为董事长。从此,“笨小孩”变得更为自信、负责,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成了同学眼中的“阳光男孩”。
这样的幸福行动还有很多。为了挖掘孩子们的潜能、放大他们的优点,杨守仙尽力为孩子们搭建各种展示平台。在幸福电台,孩子们变身“主播”,播报自己的原创节目;在幸福剧场,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舞台剧;在幸福擂台,学生们争相PK琴棋书画……“不要把孩子的世界局限于教科书,整个世界都应该是孩子的教科书。”在杨守仙看来,追求过程的价值,感受过程的诗意,让童心浸润在幸福中,才是真正有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