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报记者金丹丹郑司琪纪驭亚)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时节,正是杭城各大中小学举办秋季运动会的最好时机。
运动场上,健儿们奋力拼搏,不过在采访中,学堂君发现,尽管体育尖子生——也就是体训队的运动员的成绩仍保持在一定的高位,但一些比赛项目透露出:普通学生力量差,协调性、柔韧性不佳的问题比较严重。
一位初中体育老师说,初三体育中考,大家都非常重视,但是初一初二时候学生不肯运动、心肺功能不好的现象普遍存在。
运动会上孩子们究竟“行不行”?学堂君最近在杭城中小学做了一次运动会调查,情形不容乐观。
那些打不破的纪录
○投掷手榴弹:
能投出30米以上的学生少之又少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有一项校运会记录是1998年创下的,投掷手榴弹,48米。从1998年至今,投掷手榴弹一直出现在长寿桥小学校运动会的项目名单中,从未间断过,然而能够触及这个记录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现任体育组长周广全老师,是在1998年来到学校,他说,那么多年过去了,别说上40米,能投出30米以上的学生都少之又少。“投出33、34米,基本就可以代表学校去区里比赛了,而且可以拿到一个不错的名次。”周老师说。
而让他感到激动的是,打破校记录的人也许就要出现了。今年,学校“投弹高手”有4人,其中,下半年已上初中,曾就读于六(2)班的程佳翔在今年春天举办的市田径运动会中投出了43米的成绩,其他3名小选手也表现不俗,成绩都在39米左右。
○女子跳高:
尘封20年的纪录
上周四,杭州市青春中学的校运动会刚落下帷幕。这两天,体育组长孙斌老师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比赛时所用的秩序册以及比赛成绩单,他要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对比分析一下孩子们近年来的体育水平。
孙老师是2000年来到这所学校的,然而,学校却有一项校纪录比孙老师的入职年龄还要大,这项纪录一年年被重复打印在新的秩序册上,已有20年没更变过:1995年,女子跳高成绩,1.52米。
孙老师说,青春中学的体育成绩一直是区运动会里的佼佼者之一,近年来已经连续拿下了9个冠军,而且1.52米的女子跳高校纪录对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高,却那么多年来从未被人打破过,其实也有点不应该。在今年刚落幕的校运动会上,女子跳高的第一名成绩也只有1.2米左右,与校纪录相去甚远。
“今年有两个跳高水平很高的孩子去准备参加其他学科竞赛了,没有参加跳高。”孙老师表示,其实这也从另一个方面道出了体育比赛难出成绩的原因,苗子少,又缺乏时间锻炼。
○男子三级跳远:
还是1993年时的校纪录
杭州市第二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肖伟有一份杭二中田径运动校最高纪录和校运会最高纪录的记录表。“校最高纪录是指我校同学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级体育比赛时取得的最好成绩,校运会最高纪录则是同学们在校运会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肖老师说,校最高记录通常由体育特长生创造,随着体育特长生越招越少,已经几乎不可能破记录了。而校运会的最高记录这几年也鲜有学生打破,不少校运会记录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甚至还有1977年的校运会纪录依然未能被打破。
例如,男子三级跳远还是1993年时的13米多的校纪录,男子3000米也是1994年校运会创下的纪录,铁饼则还是1981年时的校运会记录(这些记录也多由体育特长生创造)。
不过偶尔还是会出现几个体育特别冒尖的学生。例如去年,当时还在读高二的吕同学就打破了男子100米和200米两项校运会成绩。其中,200米是打破了2008年时创下的校运会纪录,而100米的校运会记录还是1986年时创下的11秒3,吕同学将这个纪录刷新到了11秒2。今年他还准备争取打破自己的纪录。
那些消失了的项目
○继男子3000米后
男子三级跳远也将消失
五六年前,杭二中校运会还有男子3000米。再往前推几年,铁饼和110米跨栏也还是杭二中校运会的比拼项目。“取消男子3000米是因为,孩子身体素质下降太厉害,很多孩子已经达不到跑3000米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了。长时间缺少锻炼后,怕孩子们上场比赛会吃不消,出事情。”肖老师说,取消铁饼和110米栏项目的考量也很相近:孩子们平时对这两个项目接触锻炼得少,怕运动会时为了名次太拼命,出现危险。不过在实际教学中,跨栏并没有被取消。“我们还是希望能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各种项目,全面锻炼。”
即将遭遇相同命运的是男子三级跳远项目。这个往年杭二中校运会必出现,由高二高三同学参加的项目,今年只有高三组还在,高二组已取消。这也意味着,过了今年的运动会,三级跳远就将退出杭二中校运会舞台。“高二的体育课会教女生跳远,男生三级跳远。但我们发现,如今的男生因为腹肌力量不足等原因,只能将原本应该蹲式的三级跳远动作变形成‘插葱’。”肖老师说,无奈之下,杭二中的体育课也取消了三级跳远这一项,改为男女生都练跳远。但就是跳远,也并不是所有男生都做得好。上周二,给高一同学体测时,肖老师发现个别男生,只会直腿立定跳远。个子近1米8的男生,只能跳1米8左右。
运动会上
孩子们为什么玩不“溜”了?
体育老师吐槽:小学体育太过“儿戏”
在运动会中,相比于跑步类的径赛项目,铅球、跳高等田赛项目报名总是相对“冷”一些。报这些项目的孩子,一个班里就只有那么几个,三年里报来报去都是他们。
这让青春中学的孙老师觉得很难过,因为这些项目在过去十几年,学生玩得是很“溜”的,而现在那么多孩子,根本就不会。
“新初一学生的运动能力,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差了,从每个学生第一次参加国家体育素质测试就可以看得出来。”孙老师说,比如立定跳远,在好多年前,初一男生的成绩平均都超过了1.8米,偶尔有低于1.8米的。低于1.8米的,孙老师会上去提醒学生,“1.8米的成绩不够理想,还要练一练”。而现在的初一男生,成绩普遍在1.4米到1.6米之间,还有的学生扑出去跳,一米都没到,“这让我连怎么鼓励他们都不晓得了。”孙老师表示很无奈。
还有近几年来新增的引体向上,许多孩子也不会,一个班级能上来的就一两个。体育老师们也不敢擅自给孩子增加难度,“现在的孩子特别容易受伤,玩单杠,脚腾空也就20公分的样子,下来却常常把脚崴了,这样的情况在跑步中也很常见。”
孙老师认为,造成初中孩子伸展不开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学体育过于“游戏化”,跳跳绳,玩个捉迷藏,把体育课上该掌握的基本的“跑、跳、投”都交给了初中。可学生们到了初中后,由于没有接触过这些锻炼,非常难适应,从体质上来说突然给孩子加码,也更容易受伤。
初中体育应试倾向颇重
学堂君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学校的体育课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还是保证得很好的,但课后,学生们主动去锻炼的少得可怜。
一方面,学生的学业压力大,挤占了运动时间。平时忙于学业,周末则被补习班抢占。
一位民办初中体育老师无奈地说,初中孩子的升学压力很大,每天的学习时间长,鲜有运动时间。比如引体向上,最好是每天有十来分钟去练习,锻炼上肢力量,但这个时间都没有。
一位公办初中的体育老师说,学生们很喜欢球类运动,篮球、足球都喜欢。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场地。“体育课的时间很有限,等放学了就很晚了,天也黑了,总是被催促回家。”再比如踢足球,“人工草皮还好点,天然草皮,经常要维护,孩子们就没有场地了”。
同时,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让学生的运动时间减少。在没有网络的时代里,运动是很主要的一个休闲方式,而现在一家人的休闲活动,成了宅在家里上网、玩电子产品,家长很少创造机会带孩子去户外,以前的孩子放学了还经常在室外跑跑跳跳,现在这样的机会非常少。
学堂君发现,对于体育锻炼,有着颇重的应试倾向。
在一些初中,针对体育中考项目的教学比重过大,忽视了其他的一些基础内容。在体育中考前几个月,几乎所有锻炼都是为中考项目服务,与考试无关的运动都被取消。学生和家长,也会很“自觉”这样调整。
一位体育老师解释说,对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在特定的年龄段要进行相关的运动关联,整个身体的协调才会好,但过了那个时间段再补,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而且,体育运动能在意志品质、交往能力上给孩子带来很多帮助,但这些好处是“隐性”的,要很久才能显现出来,而现在的不管是学校、学生还是家长,都“有些功利”。
“害怕学生受伤”成了体育老师头上的“紧箍咒”
家长的过度保护,是原因之一。多位体育老师提到,“现在的孩子很金贵”。“害怕学生受伤”成了套在体育老师头上的“紧箍咒”,让他们在上课时不得不缩手缩脚。比如一些技巧类项目,单杠、双杠等等,存在危险性,老师很害怕学生受伤,最主要是因为,一些家长对此很“敏感”,是体育老师最害怕的。“老师只能在日常教学中减少这方面内容,这种技巧锻炼的机会就少了。”一位初中体育老师无奈地说,而在以前,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好很多。
这种束缚,也间接束缚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家长保护太多,孩子玩得太少,玩得少,就更容易受伤,似乎成为了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现在孩子容易受伤,是多位体育老师的普遍感觉,“尽管先热身再参加活动,但有些孩子跑跑就摔了,也特别容易骨折”。
有些家长并不支持孩子练体育。“有些孩子体育好,学习一般,家长还是支持孩子走体育特长生的路子的。但有些体育天赋好,学习也好,家长就会担心练了体育后文化课就要下降了,就会不支持孩子参加体训队。”一位初中体育老师说。
让学生动起来
体育老师、教育部门都在想办法
变化:校运动会集体项目越来越多
在杭二中,随着3000米、三级跳远、铁饼等项目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集体参与的项目。11月初将要举行的校运会里,就有迎面50米接力(10男10女),袋鼠跳(10男10女)、跳大绳(10男10女),高二、高三还有需要多名同学参加的健美操比赛。为了保持新鲜感,隔几年就会变换集体项目。例如此前就有搬沙包、摸石头过河等。
这种变化其实也代表了杭二中校运会理念的转变:缩减传统田径项目,由纯竞技趋向竞技+群体运动。杭二中的运动会已经有了一个更大的名字:体育文化节。这其中既包括传统的运动会,高一高二年级也会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比赛。两者成绩相加才是每个班的总成绩。
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杭城其他的高中里。例如夏衍中学取消3000米后,也增加了10×50米,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性。
今年建兰中学的运动会,则增加了男女生百米定向、老师定向、师生足球对抗赛等项目,这些都是当下新兴的,颇具前瞻性、挑战性也备受师生欢迎的项目。
教育部门:学生体质在上升,运动会入场式晕倒的学生也少了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学生体质的达标率呈上升趋势。9月底刚刚公布的2014年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从生源地统计来看,杭州市的平均分比上一年高了2个多百分点,连续五年排在全省第一。
每年的杭州市区学生运动会,都有学生打破纪录,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在提高。今年的杭州市区高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共有5个项目打破了纪录,有5个运动员达到一级运动员的标准,98个运动员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
各中小学的运动会上,入场式、广播操是群体项目。该负责人表示,从2009年以来,入场式上很少看到学生晕倒,但在2006年、2008年左右,还屡有学生因为体质弱,在还没入场完毕就倒了。
“现在各校的冬季长跑常态化,保证课间操、大课间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天在学校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该负责人表示,在这些努力下,可能有些学校没有开展得像理想中那么好,但的确大有改善,这几年,各中小学的运动会,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面也大大提高,展现了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该负责人表示,体育运动仍没有得到社会、家长的普遍重视。该负责人说,不可否认,现在家长重视体育,是因为它“和升学有关系”,有功利色彩,但他觉得,在目前情况下,先顾及家长的眼前利益,从而推动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当升学不再是问题,当读书不再是唯一需求时,可能家长、社会会逐步转变观念。
-声音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运动会
一所学校的田径纪录可以沉睡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如果说这样的消息听多了至多让人感慨几声甚至调侃一下:校运会的纪录如此“寂寞”,传说中的运动高手你们在哪里?而今当听说一些传统的校运会竞赛项目竟因为学生体能素质问题不得不取消,笔者实在有点坐不住了。
我们体谅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远超过去,锻炼的时间大大缩水;我们也知道擅长体育的学生以特长生身份进入优质中学的越来越少,活跃在校园里的体育人才严重不足;我们更不会去苛求一个小小运动承载太多使命,可是,当一个又一个传统的校运会竞赛项目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还是不禁会担心:下一次,我们还会听说什么更令人讶异的消息?我们一次又一次退让的底线在哪里?校运会,该不会萎缩直至失去原有的活力吧?……
显然,“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运动会”,这是个令人感到有点辛酸的话题,但我们被现实逼得不得不来进行认真的梳理。
首先,这是在培训班满天飞,学习压力满负荷的当下,给学生“放风”的需要。憋了数月一载,总有在田径场上活动活动筋骨、显显身手的冲动吧?即使是没有参加项目的“体渣”,也趁此有了暂时放下案头的功课,可以在校园里信步游走、畅快呼吸的自由,真是两全其美。还有,每次校运会热闹的开幕式,老师们放下身段参与的教职工表演秀,无不给了普遍缺乏娱乐的学生一次“偷着乐”的机会。对,放风的日子,咱们自娱自乐呗。
当然,让更多学生喜欢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这是运动会的意义所在,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在中小学阶段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这将使之受益终身!举办校运会,就是在倡导运动健身的良好风气,就是在促进学生提高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就是在对家长老师只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善意提醒。
此外,开一场校运会,也是一次极佳的熔铸价值观的过程。你想让学生认识什么叫拼搏向上,什么叫超越自我,什么叫团结协作,校运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大课堂。
面对挑战不必裹足不前,只要积极参与就是真汉子;
赛场上没有失败者,参赛者的拼搏精神就是比赛的精髓;
尽情释放身体里蕴积的力量和内心深藏的激情,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目标
……
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是的,我们不仅需要运动会的形式,还需要运动会带来的某种精神方面的参与成果,诸如体验、合作、胜负观、信念、集体荣誉感、满足感……
你看看,办一场校运会,是不是“赚”到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