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温州、上海等地近期相继出现孩子上学后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的症状,家长怀疑学校塑胶跑道可能“有毒”。事件发生后,一些学校迅速铲除了“毒跑道”,一些学校出具了“达标”的检测报告。然而家长的担忧并未消解。围绕校园塑胶场地建设标准、毒物检测、监管等方面的诸多疑问,需要相关部门尽快给出权威答案。
孩子既然已经出现不适,证明隐患确实存在。相关部门必须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对可疑塑胶跑道开展联合调查。如果铺设、采购等环节确实存在违法、违规、不符合标准等情形,必须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专家介绍,我国已有塑胶跑道设计建造的相关标准,但部分无良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各种有毒黏合剂或聚合剂,与这些化合物长期接触,会导致头晕等症状。还有商家为降低成本,在塑胶跑道铺设过程中大量添加铅盐,以促进跑道凝固定型,对健康造成危害。对这类赚黑心钱的商家,学校决不能贪图便宜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行采购,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履行好监管职责,让违法者付出相应代价。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这次各方聚焦问题跑道,使一些陌生的毒害物质进入公众视野。对这些有害物质,相关标准必须把牢。依照现有标准,检测报告“合格”,是否就能确定跑道无毒?学生的不适反应为这个推测打上了问号。从记者调查情况看,围绕标准和达标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检测报告自身存在猫腻,个别生产企业冒用“合格报告”欺骗学校甚至监管者;二是塑胶跑道现有检测标准仍不完善,唯有尽快出台更为细致、严格的塑胶跑道环保标准,制定更加严格的检测流程和办法,才能彻底消除监管盲区。
学生安全无小事。无论是校舍、课桌椅质量,还是塑胶跑道质量,都不能跨越安全红线。在各地类似事件陆续被发现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必须亡羊补牢,对校园跑道彻底“消毒”,确保学生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