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对卖鱼桥小学文澜校区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特别——一周里不按往常课表坐在教室里上课,取而代之的是一张“主题性学习”的学习单,大家要通过实践来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
主题性学习,听起来有点抽象,但解释成“全科实践教学”就熟悉了。近年来,追求全科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省教育厅发布的《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中,就强调了注重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思路。“杭师大”也推出了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计划。
全科教学未来会变成怎么样?目前真正付诸实践的中小学,遇到了哪些困难?
“散步”里的大学问:涵盖语文、科学、美术等知识点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次主题性学习实践,地点在校外。8:30,学生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学校出发,沿着运河徒步行走。
这不是一次“秋游式”散步,学生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各种体验式学习。比如,走过拱宸桥时,语文老师会分享这座古老石桥的历史,学生实地听讲,显得兴致勃勃。
在桥下,学生还用自制容器采集水样,用PH试纸检测水的酸碱度。测试酸碱度本是科学课上的实验,平常多是老师示范,学生在边上看。现在可以自己动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有不少同学还拿出相机,沿途拍风景。美术老师事先教构图,回去后自己拍的照片还要展览。
这样的主题性学习实践,同学们很有动力。前期,老师们做了很多准备,年级组长倪金华老师说,确定主题后,整个年级组统一备课,仔细梳理实践中可以教授的各科知识点,再整合备课,形成一套全科教学课程体系。一次“运河行走”,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点都涉及到了。
为什么尝试全科教学:它能让知识真正活用于生活
全科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教学存在一定问题。
卖鱼桥小学校长王怡芳介绍,我国的课程按学科划分,教学上老师更多关注学科本身,所以造成知识碎片化现象。“学生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大社会,但所学知识却是割裂的,如果知识不能糅合成整体,很难活用到具体生活中。”
实际上,全科教学在国外已经很普遍,王怡芳曾访问过德国的小学,体验过他们的课堂,一节课下来让人印象深刻。一堂主题为《文字的起源》的课,教室里学生几人一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字,包括该文字的书写艺术、历史背景、文字间的联系等,内容丰富,老师不集中讲授,而是游走在各组间做个别辅导。
“我们的课堂是单一螺旋式的,欧美课堂则是呈放射状的。”王怡芳说,欧美小学的课堂没有非常严谨的学科概念,就是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能要延续多节课,老师要引导学生把主题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一一吃透,当这个主题学完后,其实就是一个整体知识点系统学习的完结。
全科教学遇到的难题:要突破考核和师资两座“大山”
目前,杭城部分学校也在做类似全科教学的尝试。像崇文实验学校正在做的“新班级教育”,一大特色就是在一二年级实行“包班协同制”。简单说就是老师把一个班所有学科教学都“包”了。
还有的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信息、劳技、社会实践等,但不少教育人士认为,这类课程的内容还局限在信息技术和科学领域,知识跨度不大,离真正的全科教学有距离。
王怡芳说,目前要在中小学实现全科教学还存在很多困难,最大难题是师资。过去中专师范毕业的老师都有全科属性,既能上语文又能上数学,甚至美术、体育等也没问题,但上课时还是按一门门独立的课程来教,这不算真正的全科教师。真正的全科教师,要能把所有知识整合起来教。现在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在学科专业上很出色,全能方面显得不足。“我们在尝试的全科教学,只能是一个课堂配多个学科老师。而这需要老师在备课上下大功夫,工作量很大。”
除了师资,还有个现实的困难。目前,国家课程有很强的序列性,同时还有中高考指挥棒引导,所以学校必须保证国标课程尽量不受影响。“一个主题性学习课程至少一周,如果一个学期多搞几次这样的尝试,势必导致国标课程序列性脱节,所以全科教学大规模推行有难度。”王怡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