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中国技工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摘金得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一个国人在海外疯抢的马桶盖?(《中国经济周刊》11月10日)
马桶盖,技术含量应该是不高的,可国人却要去日本疯抢。为什么我们造不好小小马桶盖?原因不难明了,因为“技能人才”太缺乏。问题是,造好马桶盖的“技能人才”从哪里来?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近年来,在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下,我国涌现出了王洪军、窦铁成、巨晓林、郭晋龙等一批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的高技能人才楷模,但这支队伍数量不多,还面临后备技能人才接续不上的现实困境。技能人才缺乏,不仅仅影响到马桶盖的制造,更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已经开始重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
造好马桶盖的“技能人才”从哪里来?首先要重视“技能人才”,不仅让他们活得体面,工资、待遇要超出社会平均水平,而且还要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绝不是一句美好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换言之,就是政府要增加投入,营造出争当技能人才的氛围。其次,要让家长转变观念。说实在的,制约高技能人才大量涌现的原因主要在生源。现在读中职、高职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家长是不会将其送到职校就读的。而要想家长改变观念,一方面是看职校的办学质量,教学质量高,才能吸引家长和学生,另一方面则需要“职业前途”来吸引,找工作不仅方便,而且找到的工作相当“体面”。换言之,要提高“蓝领工人”的社会声望。。
人社部联合财政部从今年8月开始在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全国12个省区市推广“新型学徒制试点”。“新型学徒制试点”以及以后的广泛推行,则会改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促进技能人才的增多,甚至是倍增。
能否造好马桶盖,也是衡量技能人才是否短缺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我们拥有大量技能人才的时候,造好马桶盖就不再是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