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不同选择
很多时候,黎铭自己也说不清,中国父母的操心对留学的孩子,是好是坏。
前些日子,一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学生毕业,其母亲反思,自己干涉太多,以至于留学前的学业和申请准备做得“相当不错”,可孩子出去之后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很多在中国成长的父母,对美国教育一无所知,却横加干涉孩子的生活。”黎铭举了个例子,一名中国妈妈远渡重洋,去看望在美国念高中的儿子,却意外发现周日早上八点,“全校的人都在睡觉,甚至包括宿舍门前的狗!”
愤怒的中国妈妈写了投诉邮件。学校的老师很快回复她:“谢谢你对学校的关心。但我们有自己的教学安排,周日应该是孩子休息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不该被课程填充。”
留学生父母焦虑丛生
这一代的父母压力很大啊,“这些家长也大多是中产了,可他们却比谁都焦虑。”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但在黎铭眼里,这是“没意义的事情”。
她曾没收儿子所有的画具,并“威胁”不准再画。不忍心和儿子彻底闹翻,她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几年后,儿子赴美读高中,她抽空去探望,却发现儿子的画作入选了全美多个画展,同行的人不住夸赞,黎铭再也忍不住,一个人跑到儿子学校的操场,哭得稀里哗啦。
“我的焦虑、我的功利,差点毁了我儿子的爱好。”她眼眶泛红。
可更多的孩子,没有这样的好运。
那位帝国理工学院学生王阳,因抑郁症回国休学了一年。他们在英国相遇时,他已“阳光满满”,让黎铭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