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探访
北青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校园体育设施开放情况发现——
三种门槛拦住校外锻炼者
根据即将审议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的相关内容,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选择体育设施比较完善的部分高校,实地调查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情况,从走访结果看,校园“开放”情况并不乐观。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操场不对校外人员开放的大多是中央部属高校。其操场用以拦住校外人员的“门槛”主要有三种。
一是最严格的门禁式封闭管理,以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为代表。这两所高校都用高高的铁丝网将校内操场封闭了起来,而且操场入口处设有门禁,本校人员需刷卡才能进入,据了解,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的操场经历了“封闭-开放-再封闭”的曲折过程。以前学校对操场并未封闭,但去年发生了一起校外人员与学生争用足球场引发的争执,此后学校就把操场、篮球场封闭了起来,要求师生凭卡入内。
二是虽不封闭但“谢绝入内”,以北京联合大学(北四环主校区)为代表。北青报记者昨天在该校操场看到,门口贴出了寒假田径场、篮球场的开放时间,并强调“须持学校有效证件方能进入”。北青报记者致电学校工作人员,得到了同样的答复。不过该校操场并没有门禁。
三是操场开放,但校门有限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这两所毗邻的著名学府里,室外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都为数众多,而且常年大门敞开,但里面除了师生外,只有少数校内居民在锻炼。其原因就是,两校的校园本身都对校外人员入内有所限制,因此能随意入内锻炼的校外人员很少。
还有一些高校的操场虽然对外开放,但有一定限制条件。对外经贸大学的操场实行收费开放:每入内一次收费10元,不限时;北京建筑大学(西直门校区)的操场是限时开放:只有节假日全天向校外人员开放;北京工业大学则是限区域开放:校内两个大操场中只有一个全天对外开放,而相对比较新的南操场不开放。
北青报记者发现,上述或封闭或开放的操场指的是各高校的室外体育场;而室内体育馆,包括篮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游泳馆等,各高校几乎都是以收费和限时的方式向社会开放。(文/本报记者 雷嘉 彭小菲)
立法背景
一年经三审条例始“炼”成
2015年12月
《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开始通过市政府法制办官网征集意见,提出公办中小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
2016年5月26日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条例(修订草案)》,关于建立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保障制度方面提出,考虑到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政府要进一步厘清开放的相关责任,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
2016年9月12日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修订草案修改二稿)》,二稿提出,公办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由区人民政府统一负责组织。
2016年11月23日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修订草案修改三稿)》,针对中小学体育场馆的开放,此次条例修订草案修改三稿中明确规定,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街道、乡镇全民健身组织、公民健身团队与学校共同负责,签订民事合同,建立活动制度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