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帖引发热议
我儿子今天回家在门口抱着我流泪,他说:“妈妈,我不要我的老师走,如果二年级不是Z老师教我,我就不去学校读书了。”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Z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老师,教育观念也推陈出新,以国学优先,提倡先识字、阅读,再学拼音的教育理念。班里孩子在他的教育下识字量惊人,最关键的是他教的《弟子规》深刻影响着全班孩子……
然而,班里也有部分家长不支持Z老师的教育革新,多次到校长那里提反对意见,要求换掉Z老师。以至于校长为了解情况分批找了全班家长谈话,希望把事情了解清楚,解决好。校长通过谈话最终决定不换老师,前提是Z老师放弃自己此前的教学方法,Z老师无奈妥协。我们都以为这事已经过去了,谁曾想,前些日子,那几位反对的家长上访到相关部门。事情没有平息,反而越演越烈。班里反对派和支持派一直对立着,家长们之间的关系显得异常紧张,各自都有各自立场。老师、家长心力皆疲。
这个学期最后一天上学,Z老师大概是心灰意冷,决定主动退出。在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告诉全班孩子他要走,并和孩子一同留影、留念。全班孩子都哭红了眼,场面不忍直视。
近日,本市某论坛上的这一个帖子引发了网友热议。对于网友的爆料,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
反对意见表示:老师的想法是好,问题是万一失败了,自己家的孩子被社会淘汰了怎么办,谁也不喜欢自己孩子被拿来做实验。
国学当然可以接触,但是让小学生大张旗鼓地占用课堂时间来学习,我觉得不可取。
非常反感背弟子规,教盲目崇拜跟无原则顺从,如果我的老师占用了大量时间教育孩子弟子规,我也肯定会投诉的。
支持意见则认为:从小让孩子学国学、识字是非常有必要的。
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博大精深,让小孩子背国学经典,增强记忆力,增加识字量,培养语感,有助于他们日后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天天坚持诵读,会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一生的成长都会有深远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人格!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至于老师的去留,最有权利决定的不应该是校长和家长,而应该是孩子!大人不能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有网友还表示:当下社会普遍缺少一种理念———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并对与之相关的人抱有尊重与信任。
自创识字方法效果斐然
家长却分成了两大阵营
不按常规语文课本教学,而是用自己选择的教材《中华字经》教学,教授的内容也以识字为主。帖子中提及的这位Z老师正是金华师范附属小学一(6)班的语文老师郑新启。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他。
郑新启选择的《中华字经》,4字一行,16字一句话,一般四句64个字为一课。每次上新课前,他会指定4名学生先预习,每人学一句话。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他们逐一朗读。这四个同学还要从自己负责的16个字里,挑出最难的写在黑板上,由郑新启重点讲解。与《中华字经》配套的,还有一本《同步阅读》,每课都有短文、亲子阅读和小游戏等练习,帮助孩子巩固新认识的汉字。除了诵读和课后练习,郑老师还自制了一套“字经卡片”和汉字笔顺表。
据了解,去年10月初,该班的孩子第一次检测识字量,全班平均识字量351个,最少的仅个位数。去年11月底的第二次测验,全班平均识字量达到1036个;而今年5月第六次检测,全班平均识字量达到2591个。
郑新启老师表示,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的就是教育史,研究中国历代大家的教学经验,参看《二十四史》等史书类书籍来寻找教育痕迹。他认为,中国2000多年的教学经验可借鉴的东西非常多,只是近现代中国对教学方法产生了怀疑,开始引进西方教学法。他认为,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书报、电视、手机、广告等各种信息非常普遍,但如果孩子不认识字,那么这些资源就浪费了。反之,孩子能识字,看到字后自然会思考,对促进孩子思维大有益处。
对于网帖中提及的家长为此产生矛盾的说法,郑新启老并没有避讳。“我自认是一个对教育有一腔热血的人。”郑新启说,30年前自己刚走出校园,就选择去山区学校任教,这样的选择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会做的,只要邮递员一周能去一次的地方,自己就待得住。郑新启说:“我一直希望从小学低年级起开展集中识字教育,探索一条低段教学轻负高效的路子。研究了几十年,我对自己长期积累非常有信心,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开始这次集中实施,并不是拿这班孩子做实验。”他觉得自己的教法和大部分老师不一样,就算是同行,没有从头到尾了解过自己的理念,也不可能完全认同自己,所以对于家长的异议他也能理解。郑新启说,有位反对他教学方式的家长学历比自己高很多,是专业人士,起初他也向这位家长主动请教,沟通过,但结果他家的孩子是班里进步最慢的孩子之一,后来他发现,这个孩子还是在用拼音识字,家长与自己的教法完全是相反的。孩子得不到家长的正面回应、正向配合,对孩子本身不是好事。
“我认为,拼音和识字就像空手走路和挑担走路,大家自然会选择省力的方法。”因为观念上的冲突,郑新启提出每堂课备两份,提出异议那部分孩子仍用原教材上课,家长可以进教室听课。但这部分家长仍然不愿意,还有人说怕自己打击报复这些孩子,“这种对我的不信任,真的令我很伤心。因为这件事班里的家长分成两派,家长群里总是这样争执也不是办法,既然事情是因我而起,我觉得还是我退出吧。”
不过,对此,该校校长俞正强向记者表示,目前只是家长和老师各自表达意见,此事并没有定论。
先识字再学拼音没问题
关键在于孩子兴趣
记者电话采访了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小学部的金姝娟老师。对于郑新启的老师的识字教学法,她也从媒体上看到过相关报道。金姝娟认为,对于郑新启老师的教学方法作为个例有存在的理由,很多教学改革也是从老师个体先做起的,而目前小学语文的新教材也是先识字一段时间再学拼音,但对于认字多少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至于部分家长的异议,还是建议和老师多沟通,相互配合,才能让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