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土豆阿姨”邵娟平
今年48岁的邵娟平,出生于浙江上虞,系九三学社社员,义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义乌市义工之家公益协会会长。
七年前,她加入义乌民间公益组织“义工之家”,先后参与和精心组织了品质助学、爱心农场、图书漂流、福利院、爱心义卖、义乌温度、会唱歌的沐浴花、焕新乐园等有较高知名度的系列公益活动。她倡导的“关注初三、高三学生系列活动”、春夏秋冬生日宴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工作之余,她走遍了义乌14个镇(街)1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结对帮扶1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她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温暖的母亲形象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因她的微信名叫“二十一个土豆”,被孩子们亲热地称为“土豆阿姨”。
七年来,她谨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人生信条,对志愿者工作全身心投入。她曾获评义乌市优秀义工、杰出志愿者,金华市最美规划人等荣誉称号,义工之家公益协会获评2016年度义乌市市长奖。
8月14日,第五届金华市道德模范候选人进入投票评选阶段,作为候选人之一的邵娟平再次成为引人关注的对象。
据了解,作为首届金华市“最美规划人”,义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邵娟平在单位享有较高的美誉度;邵娟平是义乌九三学社优秀社员之一;在“义工之家”成员中,邵娟平是最热心的义工之一。
昨天,说起走过的七年义工之路,邵娟平认为,利用工作之余从事公益助学活动,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还遭人非议和质疑,但一路走来仍觉得“收获满满,感动多多”,在做公益中获得了太多的感触和开心。
因女儿结对帮扶贫困孩子
结缘公益
“我投身公益,是女儿带动的,也算是机缘巧合吧。” 2010年,“义工之家”启动“手牵手”助学活动,邵娟平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牵手”了另一对双胞胎姐妹。有一次,她利用周末带女儿去结对的那对双胞胎姐妹家里走访,所见所闻让她感触颇深。于是,每个月,她都会带女儿去看望一次孩子,和她们聊天,邵娟平觉得自己又多了一对女儿。“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我自己也没想这一牵手就是七年,而且还想继续帮扶下去。”
当时是怎么一种情况呢?邵娟平说,她清晰记得第一次去那对贫困姐妹家做家访时的情景———那户人家只有姐姐小奇与妹妹小文还有妈妈三人,面对她的到访,小姐妹的妈妈一边抹眼泪,一边讲述着家庭的不幸。“我们在她们家的一个小时里,她们整整掉了一个小时的眼泪。”
“原来,这对双胞胎小姐妹的父亲在她们出生还不足三个月时就去世了,都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她们拉扯大的,真的不容易。”此后的七年时间里,邵娟平把这对小姐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不仅经常去看望她们,给她们送去食物和衣物,而且常常把她们接到家里,让她们与自己的女儿一起学习、生活。七年过去了,小文考进了义亭中学,小奇则被兰溪一所职高的护士专业录取。“现在,她们一家人都信心很足,妈妈总是很自信地对我说,再苦再累也要把她们培养好,争取让姐妹俩都能上大学,姐妹俩也很有志气。”
邵娟平说,这对小姐妹的母亲原先打算让她们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完全是在她不断鼓励和资助下坚强地走到了今天,她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上周末,我和两个女儿又去这对姐妹家了,我女儿给她们一会儿教画画,一会儿教乐理,看着四个姑娘不时发出的朗朗笑声,我也情不自禁地乐在其中。”
影响和改变
百余贫困孩子的命运
其实,公益助学之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家住赤岸一山村的小如也是邵娟平的助学对象,“我第一次去家访时,这个小姑娘很不给面子,她追出几条巷子来驱赶我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邵娟平说,看到女孩蛮不讲理的表现,她心如刀绞。后来,在几番接触和耐心开导后,“野女孩”终于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和正常的女孩一样活泼开朗,脸上也能荡漾着甜甜的笑意了。
家住佛堂镇某村的小当,是个孤儿,是个有着“恋物癖”的男孩子,他喜欢戴着女孩子的文胸睡觉。邵娟平获悉情况后,主动与他结对。“经过多次与他谈心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出自爱唠叨的养母身上,于是每次去他家都会分别对孩子和其养母进行开导,不仅在教育方法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并承诺为这个家庭争取到一定的经济补助。”为了教育好这个孩子,邵娟平还专门咨询了多位专业心理医生,最终在“弱化”和“鼓励”双管齐下的作用下,“怪癖男”变成了一个健康而富有正能量的男子汉。如今,小当在浙师大读大三,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是学校多个社团的骨干分子。“每个暑假,他都会参加一些公益组织活动,现在也是‘义工之家’的一员,做公益很卖力。”
“其实,在帮扶、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长,这就是公益助学的魅力所在。”邵娟平笑称,七年来,她也算得上半个心理医生和半个老师了。说起自己的帮扶对象小芯,邵娟平突然眼眶发红。“我第一次去见小芯时,腼腆的她躲在家里一个黑暗幽深的角落,不愿意也不敢见人,一副很可怜的样子。后来了解她的身世后,我流泪了,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帮帮这个苦命的孩子。”
邵娟平介绍,小芯因为极度不自信(认为自己脖子上长了一根难看的筋,且不得不倾斜身子走路,她惧怕面对任何一个人),越来越自闭的同时也导致身体状况愈加严重,以致陷入一个心理和生理上的恶性循环。于是,邵娟平不仅自己去耐心劝说,还请来了懂心理的专业人员,让她与孩子沟通,自己则对小芯的父母进行疏导。“前面几个月,我每周去一次,不断地鼓励孩子从站直身体做起,总在传递着她执著的信念:孩子,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后来,孩子还真越来越好了,其父母也更加配合教育和引导了。”
据了解,邵娟平坚持做了七年公益助学,用慈母般的关爱和博大的胸怀,影响和改变了100多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有缺陷的孩子,因这位“土豆阿姨”的出现,人生道路上的风景也变得旖旎灿烂了。
期望更多爱心人士
参与公益助学
当下需要关注的孩子比较多,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也关注到这些“另类”的孩子,邵娟平深刻体会到个人的精力和财力是有限的。“如果要想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和需要帮助的孩子结对,并组织有意义的助学活动,去挖掘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只是去帮助他们生活上的一些困难,我必须得从一个单纯的公益助学参加者转换到组织者角色上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助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邵娟平说,自被推举为“义工之家”公益协会会长一职以来,她牵头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各种各样,其实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爱心助学展开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颖公益理念引发创意无限。近年来,我一直在探寻‘造血式’的公益活动模式。”邵娟平说,在多年的助学走访中,她了解到了贫困孩子家庭多个方面的需求(心理沟通、文化交流、自尊心等),引发了她对公益团队“微公益”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考,进而探讨孕育出了“爱心农场”“会唱歌的沐浴花” “春夏秋冬生日宴”“焕新乐园”等系列创新公益模式。
“‘义工之家’的力量,目前虽然还主要局限于义乌,却已是支撑美好家园梦想的一块重要基石。”邵娟平表示,做公益不是闲谈聊天,而是要实干。她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义工之家”,一起为公益助学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