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家沈善炯、地质学家董申保、生态学家刘建康、数学家程民德、理论物理学家朱洪元……一个个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生平,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科技壮举,深深震撼了观展者的心灵。6月4日,为期一个月的《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在义乌市图书馆落下帷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自1955年院士制度建立以来,有1300多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不仅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是科学精神和科研道德的典范。
而100年以前的1917年,共有3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诞生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成长在积贫积弱、列强横行的旧中国,经历过痛彻心扉的山河破碎,体会过内忧外患的痛苦无奈,但他们怀着“科学救国”的崇高理想,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祖国的腾飞奉献了毕生的心血。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百年的苦难辉煌,院士们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仍然长久地激励着我们。
此次《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通过院士语录、成就概括和个人照片,简明扼要地展示了33位院士的精彩人生,有助于人们走进院士、熟悉和了解院士,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获得智慧和启迪。不少观展者表示,院士们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矢志报国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深受教育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