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爱写作的笔杆子 正文

李思慧:参观西楼红糖村有感

发布时间: 2019-11-13 14:03:07 来源: 义乌新媒体小记者 作者: 义乌新媒体小记者 李思慧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上周六,我们小记者一行来到了义乌市最出名的西楼红糖村参观。

  从村外的小路朝村里走去,一眼望去,两边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糖梗,糖梗旁挂着一串串红灯笼,抢眼极了。

  一走到村口,就闻到了一阵阵清香,是什么呢?我好奇地往里瞧了瞧:哦!原来是红糖!我还尝了尝,味道甜而不腻且带着红糖特有的香酥味,味道好极了。

  那么,这么好吃的红糖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带着好奇,我们向做红糖的师傅了解到手工制红糖的制作过程:首先,把糖梗从地里砍下来的清洗干净,把它榨成汁,再把汁液输送到锅里煮,从第一口锅一直到第九口锅一道一道地煮,从第九口锅中煮出来的后,就是我们刚才尝到的糖了。我们好奇地问到,为什么不是两三口或十几口锅呢?师傅告诉我们:因为古人们通过大量的反复试验,总结出来的,少一口锅就嫩,多一口锅就老,九口锅煮在工艺、火候和材料利用上是最优的。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我们又向工作人员请教了制做红糖的原料——糖梗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时间怎么种植的。工作人员指着糖梗上的节眼上说,那就是糖梗的种子,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公历每年三月五日到三月六日的时候开始种植的。

  最后,我又找到了“糖梗”的来历介绍和制糖的工艺流程:义乌种植糖蔗、加工红糖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已有34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初时由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1604-1670年)客游闽越,模仿糖车之式,教人栽培甘蔗,制为红糖。

  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义乌县志》亦有“蔗糖:墨者近始习熬”的记载。

  清朝嘉庆七年(1820年),《义乌县志》载:“糖蔗,俗呼沙糖。其蔗似黍,秆可啖,俗称糖梗”。

  对比了旁边文字介绍的制糖工艺流程:榨汁→清净(过滤、沉淀、捞糖沫、二次过滤)→熬制(熬糖、炒糖)→成型(出锅、做糖)→干燥(需要时)→成品义乌红糖。

  再和刚才师傅口头介绍的对比,墙上写的和实际操作的还是有些不同,操作实践更注重细节,工艺流程注重全貌,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实际上操作起来却很复杂。感觉又懂得了一些获取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又感觉没有得到什么。

  回到家,把情况告诉了爸爸,他笑着告诉我,知识和实践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总之用一个原则来检验:实践检验是否真知,并将真知运用到实际工作学习当中。

  哦,原来是这样!感觉今天收获真不小。

  香山小学405班李思慧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