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工作,一边是育儿,如何平衡?这成了许多年轻家长面临的难题。
在人口负增长、出生率降低大背景下,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点议题。
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孩子上幼儿园到底还难不难?推进入园低龄化行不行得通?
今天的“全国两会,我也有话说”,我们和大家聊聊两会里的“托育”议题。
幼儿2岁入园,行不行?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陈小艳建议幼儿园入园低龄化,让2岁的孩子也能够进入幼儿园学习,引起了不小讨论。
“自己是女性同胞,在事业和生活之间,常常会面临一些考验。”陈小艳称,幼儿园规定3岁儿童才能入园,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许多年轻的女性同胞,让她们难以尽快参与到经济、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挥。
这次两会前,陈小艳广泛听取了许多年轻女性的呼声:“建议出台相关评估标准,在孩子能够基本自理的情况之下,不一定非要等到3岁入园,2岁或2岁半就能够入园了。”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也表示,支持“托幼一体化”模式,将部分普惠幼儿园学位转换为普惠托位,招收2-3岁幼儿。
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解决了年轻父母的燃眉之急”;但也有网友担心,“太早让孩子托育,会造成分离焦虑,不利于孩子成长”;还有网友表示,2岁的孩子和3岁的孩子生理需求完全不一样,提前到2岁入园,幼儿园配套跟得上吗?
“一孩难求”?幼儿园“招生荒”了吗?
代表委员纷纷建议幼儿2岁入园,这对当下幼儿园软硬件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面对出生人口减少的大趋势,幼儿园会持续加大投入吗?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春季开学以来,不少地区的幼儿园出现了“招生荒”,迎来首轮关停潮。
从“一园难求”到“一孩难求”,反映的是人口负增长和低出生率。
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这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当年新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
其实,从2017年起,全国每年的新生儿都比前一年减少了100万到200万,这些都是幼儿园“丢失的生源”。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幼儿人口支撑,幼儿园终究会因为收益不达标而关门大吉。
杭州的情况怎么样?我们问了问幼儿园园长。
大华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幼儿园,在浙江大华技术新总部内部,是滨江区第三所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
大华幼儿园园长汪姗姗告诉我们,因为嵌入式幼儿园开办是有要求的,比如整个园区要求员工规模1万人及以上,以及人员结构、平均年龄、服务对象,都会在开办前做详细计划,因此开办后入园人数比较稳定,和需求基本匹配,目前不存在“一孩难求”的情况。
临安的一家民办幼儿园——蓝精灵幼儿园,其负责人也表示,虽然生源确实有在变少,但是在合理范围内。
据杭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吴俊介绍,目前杭州并未出现幼儿园关停潮情况,“我们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生源还是相对饱和的,近几年减少的基本上是非普惠性幼儿园”。
据专家表示,浙江主要城市城区幼儿园影响较小,与人口流入息息相关。浙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虽然从出生人口上来看数量在下降,但外来人口在增加,一减一增之下变化不大。
社会化托育资源“既贵且少”的问题如何解决?
这种变化对幼儿及家长而言,似乎是值得欣喜的事,因为供过于求,似乎意味着孩子入园不再难不再贵。对幼儿家长来说,不仅不用为抢学位发愁,还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幼儿托育的目光不能局限于幼儿园,这实际上是一个涵盖了公办幼儿园、用人单位托育机构、社区配套托育服务等众多形式在内的普惠托育问题。
吴俊说,包括公立幼儿园在内的学前教育体系,能否为2至3岁幼儿开道口子,是问题的关键。
“家长关于‘孩子不到3岁不能入园’的困扰,矛盾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不能入‘公立幼儿园’上。”吴俊表示,让该年龄段幼儿“幼有所托”的办法并非没有,当下许多托班或私立幼儿园设立了托儿服务,有的社区还发展了社区托育服务,但仍存在价格偏高、覆盖面偏少的问题。
本质上,反映的还是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不足。
让条件允许的幼儿园都能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甚至将部分普惠幼儿园学位转换为普惠托位,也是弥补社会化托育资源“既贵且少”的应有办法。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50%的幼儿园园区都要提供托育服务。在不突破班额限制的前提下,但凡只有一个位置空着,我们都是愿意去招托育的,这是我们的态度。”吴俊说。
2018年至2022年,杭州新建幼儿园302所
要做好供给收敛和布局调整以适应变化
近年来,杭州进一步要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均应办成公办园或普惠园。据杭州市教育局统计数据,从2018年至2022年,杭州全市新建幼儿园302所,新增学位约11.7万个。
截至2022学年,全市幼儿园中,公办园占比78.4%,普惠园占比92.7%,优质学前教育占比93.8%。
不过,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撰文指出,面对人口负增长的系统性挑战,我们必须做好供给收敛和布局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尽量减少结构性不匹配的问题。
新生儿的减少,最先冲击的就是作为“上游产业”存在的学前教育,而随着生命历程展开,作为“下游产业”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体系,是否会面临着不同层级教育需求萎缩的问题,仍需我们警惕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