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新闻 正文

初二娃围殴身亡令人扼腕 拯救孩子 斩断校园暴力魔掌

发布时间: 2015-07-17 09:01:56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记者 郑晋鸣

 

  懵懂少年何以频频施暴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本该单纯善良的青少年何以如此?

  “青少年时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他们要经历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走向独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各种矛盾冲突。”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袁宗金认为,青少年暴力倾向严重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是暴力孩子背后常有不称职的父母。“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袁宗金说,父母忙于工作没法照顾孩子,会致使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在受到威胁恐吓时不告诉父母,养成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施暴儿童多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他们从小缺少关爱和教育,是非观较淡薄,容易形成‘有问题靠拳头解决’的心理。”其次是暴力文化的侵袭。“当下信息社会,各种影视、书籍、网络中的暴力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判断。青少年间的群体交流,会把这种影响辐射扩大。”袁宗金说,这种暴力文化的浸染,会让青少年被角色的行为所影响,变得崇尚暴力,乃至实施暴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赵玲认为,从幼儿园开始,校园生活就成了孩子们形成价值观、培养情操的主要场所。因此,控制校园暴力主战场还应在校园,合理、适度、有效的校园管理,是遏制暴力事件的重要手段。

  校园管理漏洞亟待填补

  学校究竟该如何填补管理漏洞,杜绝校园暴力事件再度发生?晏兵克认为,应加强法制教育力度,学校应开设法律课并纳入考试科目,传授法律常识;同时采取各种措施纯净校园风气。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刘行芳认为,填补校园管理漏洞,要“软硬兼施”:一方面加强德育,呼吁道德回归;另一方面,重建学校教育惩戒机制必不可少。“我国学校摒弃教育惩戒机制后,如今谁也不敢轻提‘惩戒’二字,恶性校园暴力最终只获得警告、处分、说服教育。学生意识不到错误,进而愈加助长暴力倾向,最终酿成悲剧。”

  刘行芳以新加坡为例说,该国教育部制订的新《处理学生纪律问题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了学校惩戒学生的各项细则,包括设立纪律委员会、用计算机记录各校违纪问题并作系统化分析、允许警方协助校方对付滋事分子及少年罪犯等,此类做法值得借鉴。(本报记者郑晋鸣)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龚双林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