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你记忆中的大学,如今还在吗?最近这二三十年间,高校更名潮起潮落,很多60后、70后的母校,如今早已不是原来的校名了。
浙江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介绍,高校这些年纷纷改名,缘由大致可分为4类: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院校的,浙江医高专更名就是这个情况;学院升级为大学的;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学校的;批准筹建的院校去“筹”的,等等。
观察各高校的新名字,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更名规律:
规律一:
某些专业类院校,急于摆脱行业局限,向更热门、时髦的行业靠拢。比如将校名里的“铁道”改为“交通”、“水产”改为“海洋”、“地质”改为“工程”、“钢铁”改为“科技”……
规律二:
一些地方院校向更大的地名靠拢。以市为名的改成以省为名,以省为名的改成以地区为名,甚至冠以“国字号”。如辽宁财经学院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改为中国海洋大学,等。
《中国高教研究》期刊上曾发表张学见副教授的一篇论文,探析1981~2010年间,我国高等院校校名的变动。
根据他的研究,1981年全国拥有高校704所,至2010年8月30日仅剩下148所高校继续使用原校名,全国高校校名“存活率”仅为21%。也就是说30年间,近八成的老校名消失。
从地域上来看,北京、吉林、陕西、安徽4省(市),30年后保留下来的高校老校名,数量最多。
1981年浙江原有22所高校,至2010年仅剩下2所院校未更换校名,分别是浙江大学、温州医学院。
但是,温州医学院也已于2013年改名为温州医科大学。
他还发现,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其校名变动幅度差异很大。
“985工程”高校校名稳定性最高,30年间仅有9所院校校名发生变化,老校名“存活率”达77%;
“211工程”院校其次,一般院校校名变动最大。
他分析说,这是因为“985”、“211”高校的校名,本身已经成为良好的品牌,多数校名早已驰名海内外,高校进入平稳发展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其主管部门,自然不会轻易变更校名。
一般院校频繁发生变动,是由于这类院校尚处于成长中,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诸多院校因“专升本”、“学院”升格“大学”校名发生变化;一些院校随着办学思路的变化,校名也发生明显变化。
张学见总结说,我国高校校名变动幅度大、涉及院校多,主要源于政府力量的推动与高校自身的诉求。
一方面,为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各级政府部门对部分院校调整、合并,一些高校消失,另一些高校得以重新组建。
另一方面,一批高校随着办学实力提高,为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其自身也有强烈的更名愿望。“提升学校社会形象,开拓发展空间,获取更多办学资源,是诸多院校更名的重要动力。”
但同时,高校更名出现了校名的同质化、相似化、变动频繁化等问题,这给学校自身发展及公众的认知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