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老师们用毛笔写着通知书,每一笔都小心谨慎。陕西师范大学供图
立德树人、学术底蕴和人文关怀,在一些人看来,这些事关一所大学的复杂命题,似乎可以被浓缩在一张张饱蘸师者挚爱的录取通知书里。
没人能想到,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和青春洋溢的大学新生,会因传统书写代替现代工具的尝试关联起来。陕西师范大学连续十一载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引发社会关注。
4500份手写通知书饱蘸三代人挚爱
7月15日,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录取通知书的书写工作如期开始。文占申、吕九如、符有堂等20余位退休教师、校友代表,用尖细的小楷狼毫笔蘸上墨汁,仔细对照着录取名单,在录取通知书上,郑重地写下新生的姓名、专业。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录取通知书书写队伍包含老中青三代人。他们将在10天内共同完成约4500份录取通知书的书写工作。
陕西省陇县中学的数学教师李健顺2010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当年也收到了手写的录取通知书。7年后的今天,他作为校友代表加入了手写通知书的队伍,期待用自己的一笔一画,为新生传去“捷报”。第一天,李建顺独立书写完成了30余份录取通知书。
“4500份录取通知书,如果使用打印机的话,半天时间就能完成,换成人工书写可能需要近10天。”陕师大退休教授文占申给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尽管如此,老教授们还是乐此不疲。在文占申的记忆里:“以前的大学老先生都手写录取通知书,有的还要派人亲自送到考生家里。”
5年前,受到学校邀请,文占申与贾温性、张自强、吕九如、李甫运、符有堂、马凡涛、杨明堂8位老教授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
早在2007年首届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时,陕师大就已开始用毛笔书写本科录取通知书。2013年,该消息经陕师大官方微博发布之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网友评论道:“一所大学的未来,在于她怎样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学生。”
85岁的文占申是今年最年长的书写者。因为通知书上的字是小楷,有眼疾的他勉强看清楚,长时间握笔还会手抖,字就很容易写歪。文占申豁达地说:“写歪就重写嘛,一笔一画可不敢马虎。”他一写就是5年,他说:“我这个年纪,还能为学生们做一点实际的工作,是我最大的幸福。”
文占申的老搭档、81岁的退休教师符有堂,今年多了一项职责——检查每份通知书的字体大小、疏密是否合规,给年轻的书写者把把关。符有堂丝毫不敢怠慢,第一天就退回了十几份“不合格”的手写作品,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原定版式大小重写。他告诉记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肯定不会缺席。”
一份份饱蘸师者挚爱的录取通知书,将在书写工作结束后陆续寄出。目前,陕师大通常会发出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打印版,一份手写版。打印版用于入学后学生报到,而手写版往往被学生和家长珍藏。
陕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学生张雯倩,时至今日依然保留着写有校训的录取通知书,她说:“未进校门、未见师长就能感受到来自学校的重视,拉近了新生和学校的距离,更加坚定了我当初的选择。”
入学第一个考试是写钢笔字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人们越来越忽略汉字所蕴藏的艺术价值,也钝化了对汉字独特美感的感知力。然而,从接到手写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重视汉字书写的理念就印刻进陕师大学子的心中。
与其他高校有所不同,进入陕师大的第一个考试,不是数学、英语,而是钢笔字测试。说是考试,其实就是让每位新生用钢笔书写自己的简历,上交后由老师们联合评分。分数排名靠后的10%的学生,会接到学校的“练字提醒”。
“对于写字不好的同学,学校会鼓励和督促你在大学里努力把字写好,否则大三会继续建议你选修钢笔课。”虽然学的是化学专业,但大三的东航丽自进校起一直苦练钢笔字,现在的字秀丽工整,“很多同学都会练字,几乎人手一本字帖,有的还会买来小黑板练习粉笔字。”
对学校“练字提醒”的做法,也有学生质疑,但在手写录取通知书的发起人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看来,守护汉字书写的地位,是大学应该承担的责任,“汉字书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识字写字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在陕师大不管学什么专业,都要写好字”。
督促学生提笔练字,开展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三体字”比赛,创办各类书法社团,开设《书法概论》《书法欣赏》等选修课……陕师大的校园里,重视汉字书写的气氛十分浓厚。
2013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要求学生重视汉字书写,对于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以文史哲和艺术类专业见长的陕师大来说,是传承更是责任。为了提高学生写字练字的热情,陕师大还研发板书训练与测试系统,展开学生钢笔字书写能力培养测试、板书书写能力培养测试等标准化考试体系。今年,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15所高校,获批设立书法学专业,学制4年。
以书写为切入口推动传统文化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重视书写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根可循。成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陕师大书画研究会,曾会聚卫俊秀、霍松林、黄永年、曹伯庸等老一辈书法家。目前,学校有“砚友”“德馨”“丹青”等多个学生书画社团,校园里处处可见老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
东航丽理解学校重视汉字书写的良苦用心:“汉字书写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写好汉字不仅关乎传承文化的宏大命题,也是个人自我修养和提升的过程。”
以重视书写为切入口,陕师大不遗余力地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信。如今,“读经典、诵经典、写经典、悟经典、用经典”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各种诵读、民乐、篆刻等学生社团活跃。
曾参与到手写录取通知书之中的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甘晖坦言:“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毛笔手写通知书,是给本科新生的入学第一课,这是传统文化课,也是大学精神教育课。在这个过程中,‘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得以传承,也引导着学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紧结合。”
薪火相传,受到母校文化滋养的李健顺表示,一定会把书法传递到自己的学生身上,让孩子们对中华文化越来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