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8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为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义乌市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发布。
本“方案”坚持“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倡导低碳、文明生活方式,推进以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为主要抓手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市学校、幼儿园在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的认识站位,切实履行职责担当,为美丽义乌建设做出贡献。工作目标:一是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覆盖率100%,师生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100%。二是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2017年开始,全市所有学校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全覆盖。根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方案”发布后,全市各校纷纷贯彻落实。
开展垃圾分类环境科学教育活动
形成教育合力。将垃圾分类教育与学校卫生、健康、环保教育及德育工作相结合,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提倡校园垃圾减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强化师资培训。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纳入校本课程,以课程实施能力和指导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批骨干力量,组建专业师资团队。
纳入创建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美丽校园”、“绿色校园”等创建评估指标之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自主创新。结合中小学科技、艺术活动,鼓励学校、学生自主创新、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的科技发明,鼓励学生开展废物利用的创新项目和艺术创造。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
编制分类指引。由市教育局、市城管委编制《义乌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用于指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工作。
完善分类标准。按照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及校园垃圾产生实际,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类方式。
严格分类处理。可回收物由学校收集后交由回收机构处理;有害垃圾在城管委、环保局指导下由专业机构回收处理;餐厨垃圾严格按照《义乌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收集和处理;其他垃圾学校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鼓励学校联系、对接垃圾回收公益组织,共同做好校园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合理配置设施。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在校园内的教室、办公室、食堂等场所合理设置足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满足实际分类需要。
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小手拉大手”活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互动活动,带动身边的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参与、践行垃圾减量与分类收集,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
组织开展志愿行动。各校鼓励学生主动履行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公益活动,动员广大师生加入市垃圾分类和减量志愿者服务队。
组织参观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生活垃圾处理场所,组织学生开展“城市美容师”环卫体验活动,促使广大学生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并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