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观是一个十分陈旧的话题,但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新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质量观,将孩子培养成符合当今和今后社会发展需要的小公民,避免出现一些悲哀的教育结果。为此,学校提出以下教育质量观:以身体健康为基础,以良好品德为根本,以艺术素养为支持,以实践技能为核心,以学科质量为主体。
以身体健康为基础,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当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特别突出,问题学生不断出现,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身心不健康就谈不上任何发展、成长。学校和家长都应积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参加课外体育类兴趣活动。通过广泛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增强耐挫力和抗压力,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以良好品德为根本。孩子是树,品德就是树根,树根坏了,树就畸形成长。品德之根不行,人越聪明,知识越丰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就越大,家庭也将遭受更大的劫难。家长和学校都要明确:要孩子健康成长,首先把根扶正,根系健康发达了,树才能长得粗壮、茂盛。我们要切记,在小学阶段任何不健康的行为、任何消极的思想,都只是萌芽状态,都还可以纠正,一旦形成习惯,一旦形成思维定势,那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见效。所以,任何不良的行为与消极的思想,都要及时地遏制、扼杀在小学阶段的萌芽状态。
以艺术素养为支持。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艺术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孩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调节孩子的学习生活,充实业余生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的艺术课与艺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基本保证,我们切不可把这些课时挪作它用,并尽可能多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展示孩子的艺术特长,增强学习生活自信心。对有艺术兴趣特长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学校正常艺术教育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外艺术教育内容,但这并不适合全部孩子,不提倡没有兴趣特长的孩子过多地强制性地增加课外艺术教育内容。
以实践技能为核心。我们需要思想的巨人,但不需要行动的矮子。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群体相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当前,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还有相当多的孩子因为交往和群处能力很差,根本不适应现代工作与生活。家长应该考虑一个问题,孩子最终是要离开你的,你包不了孩子的一辈子生活实践,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学科应用实践能力,作为老师,任何学科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联,要与当前的时政密切相联,使我们的学科教学紧贴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也使学生学习生活在实际中而不是真空中;三是科技制作实践能力。真正的强国是科技强国。有科技才有殷实的国家财富,有科技才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有科技才有现代化的生活质量。学校务必正常开好科学课,尽可能开展科技活动,孩子尽可能参加学校各个层次的科技制作比赛。通过这些课程实施和活动,强化孩子的科技意识,激发孩子的科技兴趣,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及能力。
以学科质量为主体。小学段的学科教学承载着十分丰富的任务:传递各领域科学知识;培养孩子进一步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掌握传统文化思想和当前时代精神要求等,这些都是学生终身学习基础的基础,也是小学段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它是孩子学习任务中的主体,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没有学科质量主体,就没有孩子今后的深入学习,就没有孩子美好的将来,教育也就失去应有的意义。但是,所有老师和家长必须明确,学科教学质量绝不是教育质量的全部,它仅是科学的教育质量的一小部分。
当前社会中绝大部分不良甚至恶劣的社会现象,都可以在家庭或学校教育中找到原因。全体老师和所有家长,务必拥有并践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五个维度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我们做的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真正培养人才。
(作者为义乌市福田小学校长)